海爾錨定新賽道,進軍集成電路裝備領域
關鍵詞: 集成電路裝備 機器人產業 海爾集團 新時達 產業協同
在全球產業升級浪潮下,集成電路裝備領域成為企業戰略布局的關鍵賽道。
6月26日,海爾集團通過戰略入股上海新時達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并與上海市嘉定區達成戰略合作,發力機器人和集成電路裝備領域,引發行業廣泛關注。海爾的布局折射出機器人與半導體產業協同發展的新趨勢。隨著機器人行業的蓬勃發展,集成電路裝備領域有望迎來新一輪技術突破與產業變革。
海爾集團戰略落子,布局機器人和集成電路
6月26日,海爾集團成功完成對上海新時達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新時達”)的戰略入股協議轉讓股份交割,標志著新時達正式融入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生態。據悉,海爾對上海新時達的戰略入股,交易金額高達13億元,用于收購10%的股份并獲得19.24%的表決權,此外還計劃投入超12億元參與新時達的定向增發項目。
同一天,上海市嘉定區經濟委員會與青島海爾卡奧斯工業智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智能機器人、集成電路裝備、數字經濟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探索 “產創研用” 的政企合作新路徑。這一系列動作,不僅顯示出海爾在工業互聯網與智能制造領域的深遠布局,更為機器人產業與集成電路產業的協同發展按下 “加速鍵”。
新時達創立于1995年,聚焦工業自動化領域,于2010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新時達以算法和軟件為核心,主要有控制與驅動產品及系統業務、機器人產品及系統業務、電梯控制產品及系統業務等三大核心業務板塊。機器人是新時達近些年來的主攻方向之一,早在2010年,新時達便研制出首臺工業機器人,現已擁有9個系列80多款工業機器人產品。
據悉,新時達擁有上海首個實現 “機器人制造機器人” 的工廠,作為打造首款 “全長三角造” 機器人項目的 “鏈主” 企業,牽頭12家上下游企業協同研發,有力推動了長三角區域內國產機器人零部件的整機應用。
青島海爾卡奧斯工業智能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2月,由海爾集團實際控制。其核心業務聚焦于工業互聯網平臺運營與數字化解決方案輸出。旗下的卡奧斯COSMOPlat工業互聯網平臺,以大規模定制為獨特核心,創新性地引入用戶全流程參與體驗模式,構建起跨行業、跨領域、跨區域的立體化賦能新范式。截至目前,該平臺已成功賦能家電、汽車、電子、化工等15個行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累計服務企業數量高達16萬家。
股權交割儀式后,海爾聯合7家具身智能代表企業及上海人工智能行業協會等產學研各界代表,共同倡議成立 “具身智能創新生態聯盟”。這一聯盟將依托海爾的家電應用場景和智能制造基地,為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等提供豐富應用場景,加速技術落地。
集成電路行業風起云涌,機器人或為新機遇
2025年,機器人行業呈現出迅猛的發展態勢,為集成電路半導體領域帶來了諸多機遇。
一些半導體國際巨頭早已布局機器人賽道。6月12日,英偉達CEO黃仁勛在GTC巴黎峰會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未來十年將屬于自動駕駛和機器人。黃仁勛還表示:除了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尤其是人形機器人,將是這家人工智能芯片巨頭的最大規模潛在增長市場。英偉達此前已發布全球首個開源人形機器人基礎模型 Isaac GR00T N1 ,采用獨特雙系統架構,系統1負責快速動作執行,類似人類直覺反應,系統2專注深度推理,進行復雜分析與決策,賦予機器人通用技能與推理能力,廣泛應用于工業搬運、精密檢測等領域。
此外,機器人市場規模的持續擴張也將形成龐大芯片需求增量。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數據,預計中國市場2025年人形機器人本體產值將超過45億元人民幣,中國廠商如宇樹科技、優必選、智元機器人、銀河通用、眾擎機器人、樂聚機器人等對2025年量產規劃超過千臺。
單臺機器人涉及傳感器、驅動、控制等多類芯片,從通用MCU到定制化ASIC芯片均存在廣闊市場空間,為半導體企業開辟新增長曲線。同時,機器人對實時感知、高速運算與精準控制的需求,也將驅動半導體行業向更高性能、更低功耗方向突破,如存算一體芯片、專用加速器(NPU、TPU)等創新形態正在不斷涌現。
在產業生態上,機器人與半導體行業的深度融合催生新型應用場景,如半導體制造工廠引入智能機器人承擔晶圓搬運、精密檢測等任務,對芯片的環境適應性、電磁兼容性提出特殊要求,推動企業開展針對性研發,加速芯片技術向垂直領域滲透,進而構建起以機器人為載體、半導體為核心的協同創新生態。
責編:Momo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