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醫療器械企業數據匯總分析及2021年上半年進出口情況分析(圖)
關鍵詞: 醫療器械
中商情報網訊:醫療器械產業是建設“健康灣區”的重要基礎與技術支撐。在“十四五”開啟的重要節點上,粵港澳大灣區醫療器械產業規模持續擴大、企業數量穩步增長、產品種類逐步增加、科創實力顯著提高、專業服務發展迅速,各項指標位居全國前列。
一、生產企業
截至2020年底,粵港澳大灣區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共計4154家,全國占比16.33%;其中,可生產Ⅰ類產品的企業2701家,可生產Ⅱ類產品的企業2126家,可生產Ⅲ類產品的企業265家。
數據來源:眾成醫械、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來源:眾成醫械、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粵港澳大灣區醫療器械生產企業主要分布在產業基礎深厚的地區,2020年廣州市醫療器械生產企業達1355家位居第一,其次為深圳市醫療器械生產企業達1195家位居第二。
數據來源:眾成醫械、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經營企業
截至2020年底,粵港澳大灣區共有Ⅱ、Ⅲ類醫療器械經營企業122078家。其中,僅經營Ⅱ類醫療器械產品的企業108993家,僅經營Ⅲ類醫療器械產品的企業3245家,同時經營Ⅱ、Ⅲ類醫療器械產品的企業9840家。
數據來源:眾成醫械、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顯示,2020年深圳醫療器械經營企業達66227家位列第一,廣州醫療器械經營企業達22352家位列第二。
數據來源:眾成醫械、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全國各市轄區的醫療器械經營企業數量看,寶安區(廣東)以16012家居首位,龍崗區(廣東)以15356家排第二位,龍華區(廣東)以10369家排第三位。深圳市66227家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規模居全國之首,其中在市轄區排名前五均來自深圳市,合計58600家。
數據來源:眾成醫械、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高新技術企業
高新技術企業是產業創新的主力軍,是衡量地區之間科技和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截至2020年底,粵港澳大灣區醫療器械高新技術企業共計1187家,全國占比21.24%。
數據來源:眾成醫械、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粵港澳大灣區醫療器械高新技術企業主要分布在科技創新實力雄厚的地區,2020年深圳市醫療器械高新技術企業達448家位居第一,其次為廣州市醫療器械高新技術企業達330家位居第二。
數據來源:眾成醫械、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科技型中小企業
科技型中小企業是指在科技管理部門管理下,依托一定數量科技人員從事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活動,取得自主知識產權并將其轉化為高新技術產品或服務的可持續發展中小企業。截至2020年底,粵港澳大灣區醫療器械科技型中小企業共計940家,全國占比21.99%。
數據來源:眾成醫械、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粵港澳大灣區醫療器械科技型中小企業主要分布在廣州市(352家)、深圳市(309家)和佛山市(73家)。
數據來源:眾成醫械、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五、產品結構
截至2020年底,粵港澳大灣區醫療器械有效產品共計26250件,全國占比14.03%。其中,Ⅰ類產品共計15245件(占58.08%),Ⅱ類產品共計9604件(占36.59%),Ⅲ類產品共計1401件(占5.34%)。
數據來源:眾成醫械、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來源:眾成醫械、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粵港澳大灣區各市醫療器械產品結構與數量分布看,廣州市在產品數量方面具備優勢,深圳市Ⅱ、Ⅲ類產品數量與占比均領先其他各市。佛山、珠海、中山、東莞等城市近幾年優先發展中高端醫療器械產業,中高端器械產品占比情況較為可觀。
數據來源:眾成醫械、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產品細分領域來看,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醫療器械注冊產品中,體外診斷試劑以9772件位列第一占比最大,其次為注輸、護理和防護器械數量達4125件,物理治療器械達2370件。
數據來源:眾成醫械、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六、進出口情況
1.出口情況
從全國出口海關口岸的出口貿易數據來看,廣東省是我國醫療器械出口額最高的省份,2021年上半年出口額達到93.14億美元,全國占比19.4%。
數據來源:進口博覽會交易服務平臺、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產品出口注冊地看,廣東為我國康復醫療器械出口大省。2021年上半年廣東的康復醫療器械出口額達5.81億美元,穩居全國第一。浙江、江蘇位列二三,出口額均超2.5億美元,遙遙領先于第四名福建省(0.83億美元)。
數據來源:眾成醫械、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進口情況
從全國進口海關口岸的進口貿易數據來看,廣東省位于第三,進口額達22.45億元,同比增長8.3%,全國占比9.2%。
數據來源:進口博覽會交易服務平臺、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