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循環”戰略專題:2021年中國鋰電池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預測分析
關鍵詞: 鋰電池
中商情報網訊:鋰電池行業是以從事黑色金屬礦物采選和黑色金屬冶煉加工等工業生產活動為主的工業行業,包括金屬鐵、鉻、錳等的礦物采選業、煉鐵業、煉鋼業、鋼加工業、鐵合金冶煉業、鋼絲及其制品業等細分行業,是國家重要的原材料工業之一。此外,由于鋰電池生產還涉及非金屬礦物采選和制品等其他一些工業門類,如焦化、耐火材料、炭素制品等,因此通常將這些工業門類也納入鋰電池工業范圍中。
一、鋰電池“內循環”
1.國家政策利好支持
鋰離子電池是一種二次電池(充電電池)。鋰離子電池具有體積小、能量密度高、循環壽命長、環境污染小等優點,正在逐漸替代鉛酸電池,在消費類電子產品、電動汽車、儲能裝置等領域的應用逐漸加深,市場需求較大且保持快速增長。近年來,工信部等相關部門對鋰離子電池行業的監管力度逐漸加大,地方政府部門也不斷規范電池生產制造,有力地引導了電池制造行業進一步規范化、標準化,促進了領先電池制造企業的發展。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鋰電池產量
數據顯示,2016-2020年我國鋰離子電池產量穩步增長,從2016年的784158.1萬只增長至2020年1884548.3萬只。2021年1-7月我國鋰離子電池產量達1264556.3萬只,同比增長41.3%。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大數據庫
3.鋰電池出貨量
在電動汽車產量高速增長的帶動下,我國鋰電池產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行業創新加速,新產品、新技術不斷涌現,各種新電池技術相繼問世。近幾年,我國鋰電池出貨量持續增長。數據顯示,我國的鋰電池出貨量從2016年的64GWh增長至2019年的120GWh,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1年我國鋰電池出貨量達157GWh。
數據來源:GGII、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4.鋰電池細分市場占比
我國鋰電池主要分為動力鋰電池、消費鋰電池及儲能鋰電池。數據顯示,我國動力鋰電池及消費鋰電池應用較大,占比分別為54%及43%。儲能鋰電池應用占比較小,為3%。
數據來源:wind、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鋰電池“外循環”
2020年我國鋰離子電池進口量達14.22億個,同比下降1.5%;進口額達35.37億美元,同比下降5.1%。出口量達22.21億個,同比增長6.4%;出口額達159.41億美元,同比增長22.3%。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1-7月我國鋰離子電池進口量達8.62億個,同比增長15.2%;進口額達21.49億美元,同比增長7.6%。出口量達16.76億個,同比增長60.8%;出口額達136.54億美元,同比增長76.2%。
數據來源:中國海關、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雙循環”下鋰電池行業發展前景
1.能源危機推動行業進步
我國自然資源稟賦多煤、貧油、少氣,原油對外依存度高。降低機動車油耗、維護國家能源安全是汽車產業發展的硬約束條件,加之我國電力工業發達,“以電代油”是汽車產業發展的長期趨勢。在國內實行雙積分政策、主要城市限行的大環境之下,新能源汽車已然成為未來全球汽車市場發展的主要趨勢。鋰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市場需求必然隨之迅速增長。
2.環保要求提高加速行業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汽車保有量的不斷攀升,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凸顯,人們對新型清潔能源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傳統汽車排放的廢氣帶來的環境問題,直接加劇了人們對應用新能源的渴望。“十四五”時期,通過技術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發展以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新能源汽車行業,是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就鋰電池的市場需求而言,新能源汽車用動力電池領域無疑是潛力巨大的增長點。
3.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2020年2月《關于有序推動工業通信業企業復工復產的指導意見》發布,提到要繼續支持智能光伏、鋰離子電池等產業以及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鞏固產業鏈競爭優勢。重點支持5G、工業互聯網、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智能制造、新型顯示、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國家政策支持的基礎上,各地方也針對鋰電池產業給予不同的優惠政策和補貼措施,有助于鋰電池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4.我國在全球鋰電池行業地位的迅速提高
我國新能源市場前景廣闊,上下游行業配套不斷完善,同時在國家補貼政策的支持下,中國動力鋰電池企業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不斷增強,市場份額快速增長,為上游先進精密結構件配套企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另外,LG、松下、三星等國際鋰電池巨頭紛紛在華設立子公司,包括研發中心、生產制造部門等,鋰電池材料國產化的比例逐漸上升,從而為我國鋰電池精密結構件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場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