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軍工電子行業市場規模及行業發展趨勢分析(圖)
關鍵詞: 軍工電子
中商情報網訊:為了適應現代戰爭尤其是信息化戰爭的需求,實現軍隊的全面信息化以及軍隊的核心戰斗力,國防信息體系的建設尤為重要。目前我國軍隊正處于信息化建設關鍵階段,軍工電子行業承擔著―信息系統一體化、武器裝備信息化、信息裝備武器化、信息基礎設施現代化‖的重大戰略任務,未來軍工電子行業具有廣泛的發展空間和市場前景。
軍工電子行業市場規模
穩定增長的軍費支出帶動軍工電子行業發展。近年來,我國經濟總量持續穩定增長,國防投入也穩步增加。2020年我國國防軍費預算約為1.268萬億元,增長4.64%,增速相比去年降緩,符合疫情后的國情和國際局勢需要。從2016-2020年國防支出占GDP比重一直在1.22%-1.3%周圍波動,支出較為穩定。
我國2020年軍費預算規模雖位居世界第2位,但仍不足美國軍費支出的1/4,且GDP占比不到1.3%,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6%,與軍事強國美國和俄羅斯相比較差距明顯。2019年我國的人均軍費支出約為美國的十七分之一,約為日本的三分之一,同樣相差較大,未來依然存在較大提升空間。穩定增長的軍費支出帶動軍工電子行業發展,隨著軍費支付不斷增加,軍工電子行業也不斷發展,行業前景廣闊。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軍工電子行業發展趨勢
(1)軍事智能化和信息化是世界軍事發展大勢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快軍事智能化發展,提高基于網絡信息體系的聯合作戰能力、全域作戰能力‖。當前智能技術發展迅速,運用智能技術,建設智能化軍隊,打贏智能化戰爭,日益成為世界軍事競爭的趨勢和焦點。
從機械化、信息化到智能化,戰爭形態已經發展到新階段,軍事智能已經成為決定未來戰爭勝負的關鍵要素。
(2)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加快
進入21世紀,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是我國產業從中低端邁向中高端的必經之路,尤其在國防科技工業,武器裝備的自主可控關系到我國國防安全。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美國以高科技壟斷產品為要挾,通過實體名單制裁中國企業,導致我國部分高科技企業較為被動,部分關鍵產業和企業經營發展較為困難,也促使政府、軍隊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需求大幅增長。
(3)軍品定價機制改革有利行業發展
武器裝備產業鏈大致可分為從整機/總體單位到配套廠商再到元器件/原材料供應商,各層級的主要采購方式和定價機制有所差別,軍品采購與定價機制改革對處于不同軍工產業鏈的企業影響不同。在軍工產業鏈中,整機/總體單位具有更大話語權,上游企業話語權較弱,上游競爭壓力加大,具有技術優勢和較高成本控制能力的配套廠商、元器件/原材料供應商獲取更多訂單的可能性較大。
軍品定價機制改革需要經過一段過渡期才能全面落地,并且新方案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還需要時間進行調整,同時在過渡期內新的裝備將執行新辦法,舊的裝備仍然執行老辦法。因此軍品定價機制改革在短期內對軍工產業影響較小,長期來看,擁有技術優勢的企業更具競爭優勢,行業進一步發展,
(4)武器裝備加速更新換代
強國必先強軍,軍強方能國安,面對國際安全形勢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增加,練兵備戰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也在增大。2021年2月,中央軍委印發《關于構建新型軍事訓練體系的決定》,指出堅持實戰實訓,加強戰備任務訓練,創設逼真戰場環境,加快構建新型軍事訓練體系。
武器裝備的熟練運用是實戰化訓練的重點,在熟練操作運用中發揮武器裝備最大作戰效能,不斷提高實戰化訓練質量。同時實戰化訓練也是對現有武器裝備的檢驗,通過實戰化訓練建立完善裝備檢驗評估標準體系,全面檢查驗證武器裝備性能,持續深化武器裝備實戰能力建設。因此,訓練實戰化將會促進武器裝備的優化升級,加快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