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智能駕駛產業鏈圖譜研究分析(附產業鏈全景圖)
關鍵詞: 智能駕駛
中商情報網訊:近日,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到訪中國。特斯拉中國先后兩次在官方微博發聲,均提及加速自動駕駛技術落地。特斯拉FSD的入華將促進智能駕駛產業鏈的整合和優化,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和創新。隨著智能駕駛技術的不斷普及和應用,相關的硬件、軟件、服務等領域也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形成更加完善的產業鏈生態。
一、產業鏈全景圖
智能駕駛產業鏈由感知層、傳輸層、決策層、執行層、平臺層、終端組成。感知層主要包括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車載攝像頭、紅外傳感器、MEMS慣性傳感器、導航系統。傳輸層主要包括通信芯片、通信模組、OBU、RUS、DSRC、C-V2X。決策層主要包括ADAS算法、車載芯片、車載存儲器、高精地圖、云平臺。執行層主要包括電子驅動、電子轉向、電子制動、燈光。平臺層主要包括大數據、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傳統車聯網、智能座艙。終端組成主要包括車載OBU、路測單元RSU、手機APP、邊緣計算。
圖片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二、智能駕駛市場現狀
1.智駕滲透率
主流智駕輔助功能滲透率穩步提升。2023年12月,主流智能駕駛輔助功能中,車道保持輔助、自適應巡航、車道居中輔助、并線輔助、自動變道輔助、自動泊車入位、記憶泊車滲透率分別為43.40%、43.17%、41.29%、34.10%、13.30%、17.35%、2.70%,泊車場景功能滲透率上升趨勢明顯。
數據來源:懂車帝官網、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智能駕駛市場規模
目前,我國積極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智能駕駛技術進一步推動BAT等企業進入市場、加大投入研發技術,智能駕駛市場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全球及中國自動駕駛行業深度研究報告》顯示,我國自動駕駛市場規模由2018年的893億元增至2023年的3301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4年我國自動駕駛市場規模將達3832億元。作為風口前端的產業,智能駕駛市場前景廣闊。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智能駕駛重點企業
智能駕駛是汽車信息化、智能化的重要賽道,企業爭相布局智能駕駛業務。智能駕駛企業主要包括歐菲光、四維圖新、均勝電子、東軟集團、拓普集團、德賽西威、中科創達、天準科技、經緯恒潤、路暢科技。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4.智能駕駛企業熱力分布圖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感知層
1.激光雷達
(1)激光雷達市場規模
隨著智能化技術的持續突破和升級,受無人駕駛車隊規模擴張、高級輔助駕駛中激光雷達應用滲透率提升、以及機器人及智慧城市建設等領域需求的推動,中國激光雷達市場駛入快車道。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激光雷達行業市場前景預測及未來發展趨勢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激光雷達市場規模約為75.9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4年中國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將達139.6億元,2026年將達到431.8億元。
數據來源:Frost&Sullivan、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激光雷達市場結構
2022年,激光雷達市場中,汽車激光雷達市場份額最高達60.5%,其次為工業激光雷達,市場份額為24.4%。二者市場份額合計84.9%。無人機激光雷達、機器人激光雷達、3D測繪激光雷達市場份額較小,分別為8.4%、4.2%、2.5%。
數據來源:Velodyne、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激光雷達企業業務布局
國內多數廠商在境內、境外均有布局,產品銷售范圍較廣。目前禾賽科技、圖達通在激光雷達行業的競爭力較大。具體如圖所示: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車載攝像頭
(1)車載攝像頭出貨量
隨著國內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我國車載攝像頭需求不斷擴大,帶動車載攝像頭出貨量增長顯著。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車載攝像頭行業市場分析及投資前景咨詢報告》顯示,我國車載攝像頭出貨量由2018年的2855萬顆增長至2023年的6827萬顆。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4年中國車載攝像頭出貨量將達到7105萬顆。
數據來源:OFweek、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車載攝像頭市場規模
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浪潮的推進下,高階輔助駕駛功能滲透率不斷提升,單車搭載攝像頭數量在增加,推動著車載攝像頭市場規模的持續攀升。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車載攝像頭行業市場分析及投資前景咨詢報告》顯示,中國車載攝像頭市場規模從2018年的36億元上升至2023年的181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4年市場規模將增長至204億元,2025年將達237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導航
(1)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值
近年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日益顯現,應用深度廣度持續拓展,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規模保持穩定增長態勢。根據《2024-2029年中國衛星導航行業發展趨勢及投資風險預測報告》,2022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到5007億元,同比增長6.76%,2023年約為5730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4年行業總產值有望超6000億元。
數據來源: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企業布局
隨著北斗系統從“北斗一號”到“北斗三號”的發展,以北斗星通為代表的國內廠商憑借長時間的核心技術能力的不斷提升,逐漸獲取市場份額。國內主要衛星導航領域企業包括北斗星通、中國衛星、海格通信等。具體如圖所示: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傳輸層
1.車載通信模組出貨量
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全球與中國車載通信模組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顯示,中國車載通信模組出貨量由2020年的5893.2萬片增至2023年的11517.9萬片,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4年中國車載通信模組出貨量將達15452.7萬片。
數據來源:NTCysd、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車載通信模組市場規模
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全球與中國車載通信模組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顯示,中國車載無線通信模組市場規模由2020年的20億元增至2023年的60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4年中國車載無線通信模組市場規模將達75億元,2025年將增至92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通信模組企業
國內主要通信模組企業主要有移遠通信、廣和通、美格智能、有方科技、芯訊通。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五、決策層
1、車規級MCU
(1)車規級MCU市場規模
近年來,中國車載芯片MCU市場規模一直保持穩定增長。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全球及中國MCU芯片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車規級MCU市場規模37.53億美元。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4年中國車規級MCU市場規模將達41.66億美元,2025年將增至45.93億美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車規級MCU重點企業
目前,車規級MCU主要生產企業有四維圖新、芯旺微、賽騰微電子、琪埔微、小華半導體、云途半導體、曦華科技等。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車載存儲
(1)車載存儲市場規模
隨著汽車加速向智能化的轉型,汽車正在快速演變成為一臺移動的數據中心。從車載信息娛樂系統、座艙系統到智能駕駛輔助系統OTA軟件升級管理系統等,智能汽車對于大容量、高可靠的存儲產品需求已經呈現出了爆發式增長的態勢,單車存儲容量將很快進入TB時代。另外在性能上、可靠性上汽車都會對存儲提出越來越多的要求,這需要整個業界共同來推動這些新形態的存儲產品的發展。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全球及中國汽車存儲芯片行業深度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車載存儲市場規模達到60億美元,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7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125億美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車載存儲重點企業
全球范圍內汽車存儲芯片生產商主要包括三星、海力士、美光、鎧俠、微芯、旺宏電子、兆易創新、東芯股份、北京君正等。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六、執行層
1.線控行車制動市場規模
中國智能汽車行業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線控制動系統擁有制動反應迅速、能量回收效率高等優點,廣泛應用于智能汽車中,推動市場規模顯著增長。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智能網聯汽車系列專題之中國線控制動產業鏈全景與機會洞察專題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線控行車制動市場規模44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129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線控行車制動競爭格局
當下,線控制動市場基本被國外企業壟斷,國產企業在技術積累與金發進度上處于相對劣勢的地位。數據顯示,博世占據了65%的市場份額,大陸市場份額占23%,采埃孚(天合)占比8%,本土企業發展空間較大。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七、平臺層
1.大數據
(1)大數據產業規模
伴隨著數據產量的高速增長,國內大數據產業規模大幅提升,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大數據中心建設情況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大數據產業規模達1.57萬億元,同比增長18%。2023年中國大數據產業規模約為1.9萬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4年產業規模將增至2.4萬億元。
數據來源: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大數據產業結構
從產業結構來看,我國大數據硬件占據主導地位,占比40.5%。同時,大數據軟件和大數據服務的需求不斷提升,占比分別為25.7%、33.8%。未來,隨著技術的成熟與融合、以及數據應用和更多場景的落地,軟件收入占比將逐漸增加,而硬件收入占比逐漸減少。硬件、服務、軟件三者的比例將逐漸趨近于各占三分之一的比例。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大數據重點企業
目前我國的頭部大數據企業以民營科技巨頭和互聯網企業為主。大數據產業生態聯盟發布的“2023中國大數據企業50強”名單顯示,華為、中興通訊、百度、騰訊、阿里云等悉數在列,是我國頭部大數據企業的代表,中國聯通、中國移動則是國企中大數據產業的代表企業。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車聯網
(1)車聯網市場規模
隨著我國車聯網產業的逐步發展,傳統汽車產業競爭格局發生了變化。部分ICT企業開始在汽車產業布局,網絡運營商、芯片與模組廠商、終端設備商等加速了汽車網聯化的進程。與全球相比,我國車聯網市場增長速度更快。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車聯網專題研究及發展前景預測評估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車聯網市場規模達4383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4年中國車聯網市場規模將達5430億元。
數據來源:IHS Markit、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車聯網市場滲透率
當前,我國車聯網應用領域日益擴大,自動駕駛系統、網聯系統、車載信息系統、智能中控等領域滲透率不斷提高。工信部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搭載輔助自動駕駛系統的智能網聯乘用車新車銷售量達700萬輛,同比增長45.6%,市場滲透率提升至34.9%。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3年滲透率將達到45.5%,2024年滲透率進一步增至48.7%。
數據來源:工信部、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車聯網重點企業
我國車聯網行業正處于技術快速演進、產業加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吸引了大量傳統車企、互聯網科技公司、通信運營商等企業布局。其中,華為和中國移動聯合完成5G車聯網技術驗證,標志5G商用網絡承載車聯網業務成為可能,確立了行業領先優勢。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智能座艙
(1)智能座艙市場規模
隨著智能駕駛技術不斷成熟,座艙的智能化程度顯著提升,智能座艙市場發展迅速。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智能網聯汽車系列專題之中國智能座艙產業鏈全景與機會洞察專題研究報告》顯示,我國智能座艙市場規模由2019年的441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836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4年我國智能座艙行業市場規模將達930億元,智能座艙行業發展空間廣闊。
數據來源:ICVTank、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智能座艙重點企業
目前,我國企業陸續涉足智能座艙領域,爭相在新賽道謀取紅利。智能座艙重點企業包括華陽集團、遠峰科技、德賽西威、均勝電子、索菱股份、路暢科技。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八、終端
1.RSU
智能路側終端(RSU)作為智能交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市場規模正在快速增長。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智能網聯汽車系列專題之中國智能路側終端(RSU)產業鏈全景與機會洞察專題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智能路側終端(RSU)市場規模1268.95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4年中國智能路側終端(RSU)市場規模將達1417.21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邊緣計算
在保安及醫療監控、自動駕駛汽車以及視像會議等廣泛應用以及邊緣計算與云計算的利用率提高的推動下,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邊緣計算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格局研究報告》顯示,中國邊緣計算的市場規模從2018年的177億元增加至2023年的732億元。物聯網應用的拓展以及Web3.0市場將促進中國邊緣計算的發展,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到2024年中國邊緣計算市場規模將達到892億元。
數據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