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資本爭相布局 鈉離子電池量產在即
關鍵詞: 鈉離子電池
中商情報網訊:得益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迅速發展,動力電池市場全面爆發,鈉離子電池突破關鍵資源瓶頸,性能優勢顯著,頗受市場關注。目前,多家企業已開展鈉離子電池產業化布局,鈉離子電池發展前景廣闊。
鈉離子電池價格優勢顯著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爆發,鋰、鎳、鈷等新能源金屬價格波動明顯,尤其碳酸鋰價格波動最為顯著,由最高位的60萬元/噸波動到17萬元/噸。從成本的角度來看,碳酸鈉長年處于3000元/噸以內水平,遠低于碳酸鋰。鈉離子電池也可以使用較為便宜的鋁箔作為集流體材料,進一步節約成本。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鈉離子電池資源優勢明顯
近年來,電化學儲能、電動汽車高速發展,但其關鍵原材料鋰資源嚴重依賴于進口。在資源儲量方面,鈉資源的地殼豐度是鋰資源的423倍,并且在全球均勻分布。鈉離子電池相比鋰離子電池有非常大的資源優勢。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鈉離子電池性能優越
鈉離子電池,是一種二次電池(充電電池),主要依靠鈉離子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移動來工作,與鋰離子電池工作原理相似。鈉離子電池可實現5-10分鐘的快速充電能力。無論是能量密度還是循環壽命,鈉離子電池都顯著優于鉛酸電池。相比于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更高。目前,鈉離子電池的循環壽命大約是鋰離子電池的65%左右,能量密度比鋰電池低20%。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鈉離子電池整體成本較低
從原料成本來看,鈉離子電池成本較鋰離子電池成本整體可降低30%~40%。鈉離子電池材料成本構成中,正極材料及電解液占比最大,均達26%,隔膜占比18%,負極材料占比16%,集流體占比達4%。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企業紛紛布局鈉離子電池
目前,國內布局鈉離子電池的企業超過百家,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中科海鈉、鈉創新能源為代表的專注于鈉離子電池研發與生產的高新技術型企業,另一類是以寧德時代等為代表的鋰電巨頭企業。我國鈉離子電池仍處于產業化初期階段,技術上仍有較大提升空間,鈉離子電池目前并沒有明確的技術路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規模化量產進程。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有層狀過渡金屬氧化物、普魯士藍(白)類化合物、聚陰離子化合物三種主流技術路線,負極材料則以硬碳和軟碳為主。近年來,寧德時代、中科海納、眾鈉能源等企業密集發布鈉離子電池產品,并具備量產供貨能力。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鈉離子電池需求量擴大
鈉離子電池主要需求來源于低速電動車和儲能領域,得益于新能源汽車、儲能的快速發展,鈉離子電池領域迅速發展壯大,預計2026年全球鈉離子電池需求將達116GWh。其中,儲能領域應用占比最高,達71.2%。到2030年,全球鈉離子電池需求將增長至526GWh。
數據來源:Wind、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目前,我國有部分企業開始小批量生產鈉離子電池,但尚未大規模產業化,產業化初期成本優勢不足。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鈉離子電池行業發展趨勢及投資風險預測報告》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鈉離子電池需求量約為0.1GWh。未來,隨著產業投入加大,高性價比的鈉離子電池有望成為鋰離子電池的重要補充,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我國鈉離子電池市場規模可增至28.2GWh。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鈉離子電池量產化進程加快
目前,我國鈉離子電池產業鏈正加速發展,寧德時代、中科海鈉、鈉創新能源、傳藝科技等多家企業已開展產業化布局。截止到2023年6月底,全國已經投產的鈉離子電池專用產能達到10GWh,相比2022年年底增長了8GWh,預計2023年全年我國鈉離子電池專用量產線產能將達39.7GWh,產能主要來自于寧德時代、海四達、湖南立方等已經進入實質性建設并進行設備招標的企業。預計到2025年底,我國鈉離子電池專用量產線產能將達275.8GWh。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鈉離子電池出貨量將持續增長
鈉離子電池主要應用領域集中在兩輪電動車、三輪電動車、低速車、儲能和新能源汽車等。2023-2025年,兩輪電動車為代表的小動力將占據鈉離子電池出貨量的絕大部分,2025年之后,鈉離子電池循環壽命將持續增長,儲能領域占比提高。到2030年,我國鈉離子電池出貨量將達347GWh。
數據來源:EVTank、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長期來看,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相似,產線切換成本低,具備較好產業化基礎。未來,引導鈉離子電池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應在核心技術研發、低成本制備、規模化產業應用等方面持續發力,進一步降低鈉離子電池成本、提高鈉離子電池性能,推動其在智能電網、工業儲能和中高端電動汽車等領域的商業化和規模化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