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鈦材行業市場現狀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分析(圖)
關鍵詞: 鈦材
中商情報網訊:鈦材行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對國防、經濟及科技的發展具有戰略意義,是支撐尖端科學技術進步的重要原材料產業,也是國民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換代的基礎產業。
得益于生產設備和技術能力的突破,以及下游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石油化工等領域需求的帶動,近年來我國鈦材產量快速增長。數據顯示,2022年國內鈦材產量達15.1萬噸,同比增長11.0%。未來隨著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綠色發展、工業4.0等國家政策的深入推進,國內鈦材高端應用場景及潛在市場空間將進一步拓展,預計2023年中國鈦材產量將達到18.76萬噸。
數據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鈦鋯鉿分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按形態分類,鈦材主要包括板材、鈦棒、管材、鍛件、箔帶材、絲線材、鑄件等。從各類鈦材產品產量占比來看,2022年板材、鈦棒、管材產量合計占比達到90.07%。其中,板材產量8.5萬噸,占鈦材總產量的56.29%;鈦棒產量3.3萬噸,占鈦材總產量的21.85%;管材產量1.8萬噸,占鈦材總產量的11.92%;其余產品產量1.5萬噸,占鈦材總產量的9.93%。
數據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鈦鋯鉿分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鈦鋯鉿分會統計,我國鈦材用量最大的領域為化工,其次為航空航天。2022年,化工領域用鈦量為7.3萬噸,占比50%;航空航天用鈦量為3.3萬噸,占比23%。醫藥、船舶領域用鈦量依然相對較低,但增速都在30%以上。冶金、電力、制鹽、體育休閑、海洋工程等領域由于下游行業周期波動,用鈦量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數據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鈦鋯鉿分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我國鈦材加工工藝不斷提升,在國際中的認可度有所提升,出口數量遠大于進口數量,在中低端產品方面已能實現自給自足。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數據,2022年,各類鈦材進口數量為7479噸,進口金額為5.52億美元;鈦材出口數量為26313噸,出口金額為7.59億美元。
數據來源:中國海關、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生產企業來看,我國鈦加工材產業集中度較高,市場份額主要被幾家龍頭企業占據,2021年前三家企業市場份額達47.0%,前十家企業市場占比達78.7%,其中寶鈦股份為我國最大的鈦及鈦加工材生產企業,占據我國20%以上市場份額。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鈦材行業發展前景
1.產業結構升級加速,向中高端領域發展
過去我國鈦材行業需求以中低端化工、冶金為主,相關中低端產能的快速擴張使得整體行業存在明顯結構性產能過剩問題。近年來,隨著我國宏觀經濟結構調整,提高產品附加值、減少污染排放等政策的落實,同時在我國“大飛機計劃”“空間站計劃”“艦船建造計劃”等計劃牽引下,中高端鈦材需求呈逐年快速增長趨勢。2021年,我國航空航天、艦船、高端化工等中高端領域的鈦材需求總量增加了2.05萬噸,同比增長28.5%,產業結構升級加速。目前我國鈦合金行業結構性調整初見成效,未來將在產業政策的支持下,進一步向航空航天、艦船和高端化工等中高端領域邁進。
2、頭部企業優勢明顯,行業集中度逐步提高
鈦合金尤其是高端鈦合金生產涉及生產環節多,技術門檻高,固定資產投入大,要求生產企業具備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綜合優勢。鈦合金頭部企業由于具備相應的資金、技術及市場先發優勢,牢牢占據著市場的主要份額。未來隨著我國鈦合金行業進一步發展,產業結構進一步向中高端領域升級,不具備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優勢的中小企業將被出清,頭部企業市場份額將不斷強化,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
3、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化,綠色環保工藝成必然趨勢
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制造業與自然、社會協調的重要主題,綠色發展理念逐步成為共識。高端鈦合金生產企業開始重視綠色技術在產品工藝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創新高效、節能、環保和可循環的新型制造工藝和裝備,不斷降低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優化。綠色環保是發展高端鈦及鈦合金產品加工工藝的必然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