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省新型儲能產業現狀及布局分析(鋰電、鈉電、氫能)
關鍵詞: 新型儲能
中商情報網訊:新型儲能是除抽水蓄能電站之外以輸出電力為主要形式,并對外提供服務的儲能,包括電化學儲能、抽汽蓄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氫(氨)儲能、熱(冷)儲能等。近年來,浙江積極推進儲能產業布局,新型儲能發展前景廣闊。
一、浙江省新型儲能總體情況
浙江政策支持新型儲能發展
2021-2023年,《浙江省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浙江省“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規劃》《浙江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等政策相繼發布。《浙江省“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規劃》指出,隨著“負荷過億”時代的到來,浙江迫切需要發展新型儲能以支撐新能源消納、保障電力供應、提升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水平。“十四五”期間,建成新型儲能裝機規模300萬千瓦左右。浙江新型儲能相關政策如下: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浙江推動新型儲能布局
省級政策的出臺,為浙江新型儲能產業的發展創造了更加龐大的市場空間,2021~2023年,浙江計劃建成并網100萬千瓦新型儲能示范項目。截至2021年底,全省累計建有電化學儲能電站31個,總裝機規模約7.6萬千瓦。同時,浙江積極探索應急電源、微電網、“互聯網+”智慧能源等各類應用場景,建成全國第一個規模化應用儲能項目——浙江東福山新型儲能項目。
二、浙江省鋰離子電池發展現狀及產業布局
1.鋰離子電池重點企業
目前,浙江培育了一批優秀鋰電池企業,擁有容百科技、杉杉股份、華友鈷業、金鷹股份、天能股份、杉杉股份、永太科技、天宏鋰電等上市公司。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分布
浙江發揮在鋰電池正負極材料、動力鋰電池等方面的產業基礎和優勢,依托寧波、衢州、湖州等地產業基礎,打造三元前驅體等原材料——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池隔膜、電解液——動力鋰電池制造——廢電池回收產業鏈。
據不完全統計,浙江省鋰離子儲能電池生產基地10個,其中,嘉興4個,杭州、溫州各2個,衢州、舟山各1個。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浙江省鈉離子電池發展現狀及產業布局
1.鈉離子電池重點企業
浙江鈉創是上海交通大學科技成果轉化新政策的鼓勵下建立的創新型企業,是國內鈉電領域領軍企業之一,業務聚焦鈉離子電池核心材料、電芯設計制造及應用全產業鏈技術研發,建立鈉電正極材料及其電解液生產與銷售網絡。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鈉離子電池生產基地分布
據不完全統計,浙江省鈉離子電池生產基地7個,其中,潮州3個,嘉興、衢州、紹興、臺州各1個。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浙江省氫能發展現狀與布局
1.氫能產業區域布局
浙江將寧波市、嘉興市、紹興市、金華市、舟山市和嘉善縣、長興縣確定為示范區(點),在示范應用基礎上,著力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兩條“氫走廊”。一是以嘉興、杭州、紹興、寧波為重點,加強與上海、江蘇銜接,協同打造“環杭州灣”氫走廊;二是以金華、寧波、舟山為重點,圍繞自由貿易區創新發展,著力構建“義甬舟”氫走廊。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氫能產業示范區布局
浙江省針對7個氫能示范區的規劃內容如下: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氫能生產基地分布
據不完全統計,浙江氫能生產基地3個,其中,湖州、嘉興、寧波各1個。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五、浙江新型儲能發展規劃
《浙江省“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規劃》指出,到2025年,全省新型儲能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高,“十四五”期間,建成新型儲能裝機規模300萬千瓦左右。浙江新型儲能具體發展規劃:
1.支持多元應用,推動儲能規模發展
探索不同技術路徑和發展模式,統籌大規模海上風電、集中式光伏電站開發建設,鼓勵整縣光伏開發地區集中建設獨立儲能,促進源網荷儲一體化協同發展。提升常規電源調節能力和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水平。圍繞分布式新能源、微電網、大數據中心、5G基站、充電設施(換電站)、電動汽車等終端用戶,促進形成“儲能+”多元融合發展新場景。
2.鼓勵試點示范,推動核心技術進步
開展液流電池、飛輪、壓縮空氣等大容量儲能技術,鈉離子電池、水系電池等高安全性儲能技術,固態鋰離子電池等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儲能技術試點示范。拓展儲氫、儲熱、儲冷等應用領域。探索新型儲能運營模式,推動新型儲能的數字化改革和融合發展。
3.完善體制機制,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加快完善新型儲能參與中長期、現貨等各類電力市場的準入條件、交易機制、技術標準和價格形成機制,進一步確立新型儲能獨立市場主體地位。優化支持用戶側儲能發展模式,健全新型儲能項目激勵機制。
4.規范行業管理,提升建設運行水平
健全新型儲能相關材料研發、設備制造、規劃設計、項目審批、施工調試、并網驗收、運維檢修、安全防控、應急處置、質量監管和環保監督等全領域、各環節協同發展的標準體系,強化項目全過程管理。加強新型儲能全過程安全管控,規范執行儲能電站選址、監控預警、防火分區、防火間距、消防給水、滅火設施等設計要求。
5.加大政策扶持,壯大關聯產業體系
加快推動設立儲能發展基金,加大對儲能應用領域的綠色金融支持,健全社會資本融資手段。以示范項目帶動形成全省儲能材料生產、設備制造、儲能集成、運行檢測全產業鏈。重點培育杭州、寧波、湖州等地建設國家儲能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