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鏈上中下游市場分析(附產業鏈全景圖)
關鍵詞: 智能制造裝備
中商情報網訊:智能制造裝備是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重點方向之一。隨著智能制造工程深入實施,區域協同、行業聯動發展格局基本形成。相較傳統制造裝備,智能制造裝備通過與智能傳感、先進控制、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技術融合創新,具備了一定的信息感知、分析規劃、糾錯容錯、網絡集成、診斷修復等智能化功能,能夠極大地提高裝備的加工質量、使用效率,降低應用成本。
一、產業鏈
智能制造裝備的產業鏈上游主要分為變速器、減速器、主軸/軸承、傳動裝置、傳感器、控制器、顯示器、伺服系統等核心零部件;中游為智能制造裝備,主要包括高端數控機床、工業/柔性機器人、3D打印設備(增材制造裝備)、智能專用設備、智能傳感與控制裝備、智能檢測與裝配裝備,以及智能倉儲與物流裝備等;下游為智能制造裝備的應用領域,主要涵蓋汽車制造、工程機械、鋼鐵化工、能源、生物醫藥、航天航空以及物流等領域。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上游分析
1.軸承
(1)軸承產量
軸承是智能裝備中的一種重要零部件,主要起支撐機械旋轉體,降低摩擦系數,并保證回轉精度的作用。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軸承產量完成259億套,同比增長11.2%。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3年我國軸承產量將達275億套。
數據來源:中國軸承工業協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軸承重點企業分析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傳感器
傳感器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并能將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在智能制造裝備行業中,傳感器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數據顯示,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近年來實現顯著增長,由2018年的1942.3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3183.8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達13.2%,預計2023年將達3492.8億元。
數據來源:中國信通院、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智能控制器
近年來,得益于我國擁有廣闊的終端產品消費市場、完善的電子產業配套體系以及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全球智能控制器產業逐漸向國內轉移,我國智能控制器市場規模不斷增長。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智能控制器市場規模達31813億元,同比增長17.5%。預計2023年我國智能控制器市場規模將達35095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4.伺服系統
伺服系統是高端裝備、智能制造裝備實現自動控制的核心功能部件。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伺服系統市場規模約為170億元,同比增長16.4%。未來隨著工業自動化程度的進一步提升和智能制造的深入推進,伺服系統市場將會出現新一輪爆發式增長,預計2023年伺服系統市場規模達到195億元。
數據來源:中國工控網、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中游分析
1.智能制造裝備市場規模
從智能制造需求側看,企業對于智能制造裝備需求日益增強,智能制造裝備的生產商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國產替代正在有序進行,部分核心零部件實現自研自產,市場規模實現快速增長。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智能制造裝備市場規模達到2.68萬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3年市場規模達到2.97萬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數控機床市場規模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利好以及企業不斷追求創新的背景下,我國數控機床行業發展迅速。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數控機床產業市場規模持續增長,達3825.1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3年數控機床產業規模將達4090.0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工業機器人
(1)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
機器人作為制造任務的直接執行單位,在智能制造體系中發揮著基礎且重要的作用,機器人已成為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重要切入點,世界主要工業發達國家均將機器人作為搶占科技產業競爭的前沿和焦點,加緊謀劃布局,因此工業機器人的出貨量是衡量智能制造行業發展規模的一個重要參數。
總體來看,中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依然還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從成長周期來看,曾經的高增長和當下的低受挫都只是不可避免的成長節點,202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約為553.02億元。“機器換人”帶來工業機器人銷量逐年新增,預計2023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601.41億元。
數據來源:GGII、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注:1美元=6.9128人民幣
(2)工業機器人國產化率
目前工業機器人本體國產化率在3成左右,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率低于本體;隨著國產產業鏈逐步完善和市場對于產品性價比的要求越來越高,本體和零部件國產化率將逐步提升。隨著內資工業機器人產品競爭力的持續提升,以及對鋰電池、光伏等高增長領域的重點發力,以及國內企業技術突破,在關鍵零部件打破海外壟斷,工業機器人國產化率水平將不斷提高。2022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國產化率提升至35%,預計2023年國產化率將達37%。
數據來源:MIR、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4.3D打印設備
(1)工業級高分子3D打印設備
目前全球工業級高分子3D打印設備銷量較多,近年來銷量趨勢變化較大,2021年達23800臺,同比增長32.22%。2022年銷量約為24300臺,2023年銷量預計達26040臺。
數據來源:WohlersAssociates、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3D打印設備競爭格局
目前,中國市場的主流設備品牌包括聯泰、EOS、華曙、鉑力特、3DSystems、GE、Stratasys、惠普等。數據顯示,聯泰在3D打印行業中市場占比最大達16.4%,其次為Stratasys和EOS,分別占比14.8%和13.1%。
數據來源:3D科學谷、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5.智能制造裝備企業注冊量
近年來,隨著智能制造不斷發展,我國智能制造裝備行業快速發展,相關企業注冊量增速迅速。數據顯示,2018-2021年我國智能制造裝備企業注冊量快速增長,年均復合增長率達55.7%,其中2021年新增企業數量突破8萬家,同比增長70.9%。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智能制造裝備新增相關企業8.39萬家,保持快速增長。
數據來源:企查查、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6.重點企業分析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7.企業分布熱力圖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下游分析
1.汽車制造
我國是全球汽車產銷大國,汽車產銷總量已連續14年穩居全球第一。截至2022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02.1萬輛和2686.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4%和2.1%。未來,我國汽車有望在政策利好、經濟發展、技術升級以及全球化采購策略的多重影響下,持續快速發展,引領全球汽車行業。
數據來源:中汽協、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工程機械
2022年國內工程機械行業處于下行調整期,疊加宏觀經濟增速放緩、新冠疫情反復、工程有效開工率不足等因素影響,國內工程機械市場需求大幅減少,2022年工程機械營業收入為8500億元。
數據來源: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生物醫藥
在技術進步、產業結構調整和消費支付能力增加的驅動下,中國生物醫藥市場規模也呈穩定上升態勢。政府鼓勵將醫藥企業的研發、生產、銷售與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信息技術融合發展,為醫藥行業發展注入新動能,促進行業的跨越式發展。2022年中國醫藥市場規模達到約16586億元,預計2023年中國醫藥市場規模將達到17977億元。
數據來源:生物探索、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