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智能穿戴設備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研究報告(簡版)
關鍵詞: 智能穿戴設備
中商情報網訊:智能穿戴設備是應用穿戴式技術對日常穿戴進行智能化設計、開發出可以穿戴的設備的總稱,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智能眼鏡、服飾等,具有提醒、導航、校準、檢測、交互、醫療等多種功能。
一、智能穿戴設備行業概況
智能穿戴設備可分為商業消費級設備和專業醫療級設備。其中,商業消費級設備包括智能手環、智能手表、智能鞋襪、智能眼鏡、智能耳機等;專業醫療級設備包括監測型可穿戴醫療設備、治療型可穿戴醫療設備。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產業利好政策
近年來,中國智能穿戴設備行業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國家產業政策的重點支持。國家陸續出臺了多項政策,鼓勵智能穿戴設備行業發展與創新,為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具體政策如下: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智能穿戴設備行業現狀分析
1.市場規模分析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居民的購買力逐漸增強,我國智能穿戴設備行業快速發展。同時,由于元器件、操作系統及開發平臺等技術的發展,我國智能穿戴設備行業的技術水平持續提高。數據顯示,我國智能穿戴設備市場規模由2017年的212.6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698.5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達34.6%,預計2023年將達934.7億元。
數據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出貨量分析
近年來,我國智能穿戴設備出貨量保持增長趨勢,由2017年的0.57億臺增長至2021年的1.4億臺,復合年均增長率達25.2%。2022年由于局部疫情反復、消費情緒回落以及行業升級瓶頸等多方面原因,預計智能穿戴設備出貨量將下降至1.3億臺,2023年將緩增至1.5億臺。
數據來源:IDC、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其中,2021年耳戴設備市場出貨量達7898萬臺,同比增長55.4%。手表市場出貨量達3956萬臺,同比增長21.4%。其中成人手表2013萬臺,同比增長31.0%;兒童手表出貨量1943萬臺。2021年手環市場出貨量1910萬臺,同比下降26.3%。
數據來源:IDC、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細分產品分析
(1)智能手表
智能手表是具有信息處理能力、符合手表基本技術要求的手表。近年來,中國智能手表市場規模呈增長趨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智能手表市場規模為295億元,同比增長8.5%。未來,隨著智能手表系統的完善以及大眾健康意識的增強,智能手表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預計2023年將達362億元。
數據來源:IDC、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智能手環
智能手環具有計步和測量距離、卡路里等基本功能,還具有活動、鍛煉、睡眠等模式,可以記錄營養情況,擁有智能鬧鐘、健康提醒、藍牙4.0數據傳輸等特殊功能。隨著居民健康管理意識的逐漸提高,智能手環市場規模迅速擴大。2021年中國智能手環市場規模約為167億元,同比增長16.8%。預計2023年將增長至216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4.競爭格局分析
從市場競爭格局來看,2021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前五大廠商為蘋果、三星、小米、華為、Imagine Marketing,合計市場份額60%,集中度較高。其中,蘋果的Airpods、Apple watch產品廣受歡迎,占據絕對優勢地位,市場份額高達30.1%;Imagine Marketing是一家印度的可穿戴設備公司,受益于印度新興市場需求的增長,近年來發展較快。
數據來源:IDC、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重點企業分析
1.華為
華為創立于1987年,是全球領先的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目前華為約有19.5萬員工,業務遍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全球30多億人口。華為智能穿戴產品包括智能手表、通話手環、運動手環、兒童手表、智能眼鏡、VR眼鏡以及TWS耳機等。2021年,華為營業收入達6368億元,凈利潤實現1137億元。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6423億元,凈利潤實現356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022年,華為運營商業務收入為2840億元,占比44.22%,終端業務收入為2145億元,占比33.40%,企業業務收入為1332億元,占比20.74%。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科大訊飛
科大訊飛成立于1999年,是亞太地區知名的智能語音和人工智能上市企業。自成立以來,一直從事智能語音、自然語言理解、計算機視覺等核心技術研究并保持了國際前沿技術水平。2021年5月,科大訊飛推出全球首款訊飛腕式錄音筆R1,開創了穿戴式錄音筆新形態。2021年,科大訊飛營業收入達183.14億元,凈利潤實現15.56億元。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26.61億元,凈利潤4.2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主營業務來看,2022年上半年科大訊飛主營教育產品和服務、信息工程、開放平臺、運營商相關業務,分別占營業收入的27.48%、17.96%、16.78%、13.55%。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小米集團
小米公司正式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以智能手機、智能硬件和IoT平臺為核心的消費電子及智能制造公司。近日,小米正式發布MIJIA智能音頻眼鏡,將眼鏡、TWS耳機合二為一。2021年,小米營業收入達3283.09億元,凈利潤實現260.29億元。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435.22億元,凈利潤實現8.22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分產品來看,2022年上半年小米集團智能手機收入880億元,占比61.32%;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收入393億元,占比27.39%;互聯網服務收入141億元,占比9.83%。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五、智能穿戴設備行業發展前景
1.政策利好行業發展
在我國,智能穿戴設備作為智能硬件的核心產品,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國家發展改革委在2022年12月15日發布的《“十四五”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提出,將豐富5G網絡和千兆光網應用場景,加快研發可穿戴設備等智能化產品。在政府政策的引導下,智能穿戴設備行業獲得巨大的支持,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2.大數據技術提升帶動行業發展
大數據服務逐步成熟,尤其是健康大數據服務。由穿戴設備市場產品可知,健康監測類的設備占據了主流地位。這一現象直接將帶來海量的健康數據,而隨著大數據和云服務技術的發展,利用這些數據的產品會在運動、健康、醫學等市場有廣泛的應用。隨著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智能穿戴設備也在不斷進步。
3.國民購買力提升促進行業發展
隨著經濟的發展、國民購買力的提升,使得消費者更有意愿和能力消費個人電子產品。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支出逐步提升,長期來看國民消費能力明顯增強、消費結構有所優化,這就為智能穿戴設備在中國市場的接受度提升奠定了基礎,有利于智能穿戴設備市場需求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