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智能電表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預測分析
中商情報網訊:智能電表作為連接供電企業和用電客戶的重要終端,支持雙向多費率計量、用戶端控制、負荷記錄、多種數據傳輸模式的雙向數據通信、預付費、防竊電等智能化功能,其用電計量的準確性、數據傳輸的可靠性為用電客戶掌握用電數據提供保證,繼而促進用電客戶合理用電、節約用電。
智能電表是滿足電網智能化發展的重要感知設備,智能電表的功能及定位不斷向智能化、模塊化的用電終端發展。智能電表內部包含MCU(微控單元),MCU使得電能表的功能更豐富,助力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進一步提高。
我國用電量情況
電作為清潔高效的終端能源載體,是效率最高的能源利用方式之一,終端利用效率在90%以上。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平穩發展,國內電力需求穩步增長,2020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達到7.51萬億千瓦時,自2010年以來的年復合增速達6.21%。電力需求的持續增長也帶動電網工程總投資的擴大。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電力物聯網
國家電網提出,2021年初步建成泛在電力物聯網,第二階段到2024年建成泛在電力物聯網。感知層是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基礎層和數據源,感知終端包括傳感器、電子標簽、量測裝置、監測裝置、采集終端、定位終端、邊緣網關等,可實現能源互聯網中全面感知,以數據驅動業務融合、服務提升、模式創新。
智能電表是典型的感知層終端,是故障搶修、電力交易、客戶服務、配網運行、電能質量監測等各項業務的基礎數據來源。在泛在電力物聯網應用場景下,對于工商業用戶,采集客戶數據并智能分析,進而為企業能效管理服務提供支撐。對于家庭用戶,重點通過居民側“互聯網+”家庭能源管理系統優化用電。
智能電表在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中的應用場景:
資料來源:南方電網、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9年初,國網感知層接入的終端數量為5.4億臺套左右,隨著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的推進,到2030年預計將達到20億臺套,未來感知層終端市場可觀。
智能電表行業市場化程度
國家電網對智能電表產品的統一招投標始于2009年,2017-2019年,國家電網每年都進行兩次大規模的招投標,2019年南方電網也進行了兩次智能電表招投標。2020年上半年,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各自都實施了一批集中招標。
數據來源:國家電網、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電工儀器儀表分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計量檢定規程》規定,其檢定周期一般不超過8年。2018年開始,首輪建設的智能電表開始進入輪換的高峰期,2018年全年智能電表的招標量約為5,279萬只,同比增長39.73%,2019年全年智能電表的招標量約為7,380萬只,同比增長39.80%。
數據來源:國家電網電子商務平臺、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未來發展前景
1.產業政策大力支持電網行業穩定發展
近年來,國務院、國家發改委、工信部陸續制定相關鼓勵政策,引導智能電網建設,并強調智能電表的重要作用,為國內智能電表制造企業營造了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2020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為7.51萬億千瓦時,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的預測,預計2030年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11.30~12.67萬億千瓦時。在電力需求持續增長的拉動下,電網在用電端的投入預計將保持在相對較高的水平。根據《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等相關政策,明確指出智能電表屬于國家當前重點支持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中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之“智能測控裝備制造——智能電表”產業。
2.全社會節能減排的發展趨勢進一步促進智能電表行業的發展
節能減排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項長遠戰略,智能電網的建設對于科學合理的開發不可再生能源,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繼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智能電表作為智能電網建設的重要一環,在節能減排的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3.技術創新對智能電表行業發展的推動
隨著智能控制技術、傳感器技術、通信技術、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不斷積累和持續優化,智能電表的計量、數據傳輸、數據處理與各種新技術的結合愈加緊密,產生出多種新功能與應用,已逐步在新能源并網、電動汽車充電樁等應用中體現。具有客戶負荷辨識功能的新型智能電表在完成常規電能計量的同時,可智能識別客戶家庭內電器類型和明細用電信息,從而推動智慧家居水平的提升,提升消費者用電體驗。另外,科技進步加快了智能電表的市場普及率及升級換代節奏。
4.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建設進一步推動電能表產品升級換代
根據國家電網對建設泛在電力物聯網的部署,國家電網將在2024年全面建成泛在電力物聯網。泛在電力物聯網將在電網現有的業務基礎上,從全息感知、泛在連接、開放共享、融合創新四個方面進行提升,支撐“三型兩網、世界一流”發展戰略目標。感知層是電力物聯網的基礎層和數據源,智能電表是重要的感知層終端,在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中,未來市場可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