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國衛星通信產業鏈上中下游市場分析(附產業鏈全景圖)
關鍵詞: 衛星通信
中商情報網訊:近期,華為、蘋果先后在新品中加入衛星通信功能,衛星通信成為市場關注焦點。衛星通信是衛星互聯網的重要應用之一,主要指通過或借助衛星進行數據通信,可廣泛應用于移動用戶、遠程操作及相關前沿應用領域。隨著衛星互聯網技術進步與大量資本投入,衛星通信產業表現出巨大潛力。
一、產業鏈
衛星通信產業鏈包括三大環節,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電子元器件、加工設備及服務等;中游為衛星制造、衛星發射、地面設備制造以及衛星運營等;下游主要為衛星通信具體的應用場景,包括衛星電視、衛星廣播、通信服務、氣象監測等。其中上游的衛星制造和中游的衛星運營服務在產業鏈中的價值占比最大。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企業來看,衛星通信產業鏈上游企業主要包括寶鈦股份、菲利華、中航光電、和而泰等;中游企業主要包括歐比特、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國衛通等;下游企業主要包括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華為、小米等。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上游分析
1.芯片
近年來,得益于國家政策支持,我國芯片行業飛速發展,市場規模呈增長趨勢。據中國半導體行業測算,2020年中國芯片銷售收入達到8848億元,預計2022年中國芯片市場規模將達11839億元。
數據來源: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航空航天復合材料
借助于國產大飛機項目的成功,中國航空航天產業高速擴張,航空航天復合材料制品市場規模快速增長。2021年中國航空航天復合材料市場達到543.33億元,預計2022年可超過637.87億元,2017年至2025年預計實現16.79%的年復合增長率。
數據來源:中國復合材料學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電子元器件
隨著下游市場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工業電子、航空航天等多個行業的高速發展以及新能源汽車、物聯網等新興領域的興起,我國電子元件及電子專用材料制造的需求迅速擴大,帶動行業的快速發展。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電子元件及電子專用材料制造行業營業收入21485.2億元,同比增長11.30%,預計2022年營業收入可達23955.6億元。
數據來源:工信部、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4.專用設備制造
隨著中國專用設備制造業企業數量的增加,專用設備制造業總資產也隨之增長。2021年中國專用設備制造業總資產達50351.6億元,較2020年上漲了3547.40億元,同比增長7.58%;從2016年到2021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6.4%。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2年我國專用設備制造業總資產將達53877.4億元。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5.主要企業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中游分析
1.衛星通信定義
衛星通信技術是一種利用人造地球衛星作為中繼站來轉發無線電波而進行的兩個或多個地球站之間的通信。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衛星移動通信的迅猛發展推動了天線技術的進步。衛星通信具有覆蓋范圍廣、通信容量大、傳輸質量好、組網方便迅速、便于實現全球無縫鏈接等眾多優點,被認為是建立全球個人通信必不可少的一種重要手段。
2.全球在軌衛星數量占比情況
根據UCS數據,2021年全球在軌衛星數量共4852顆,其中美國、中國、俄羅斯在軌衛星擁有數量位居全球前三位,分別擁為2944顆、499顆、169顆,分別占比60.68%、10.28%、3.48%。
數據來源:UCS、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中國在軌衛星類型占比情況
按照用途來劃分,中國在軌衛星可劃分為遙感衛星、通信衛星、導航衛星等。2019年中國共發射54顆衛星,其中通信衛星12顆,占比僅為26%。伴隨低軌通信衛星系統應用領域不斷成熟,預計未來中國通信衛星市場份額將繼續增大。
數據來源:SIA、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4.中國衛星通信市場規模
近年來,我國衛星通信行業快速發展,衛星通信關鍵技術不斷進步,如光開關、光信息處理、智能化星上網控、超導、新的發射工具和新的軌道技術的實現,使衛星通信產生革命性的變化。衛星通信對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對產業信息化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2020年我國衛星通信市場規模達到723億元,預計2022年我國衛星通信市場規模將超過800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5.行業競爭格局
近年來國內多個衛星星座計劃相繼啟動,發展后勢強勁。2018年12月,航天科工集團“虹云工程”的首顆技術驗證星成功發射,并首次將毫米波相控陣技術應用于低軌寬帶通信衛星。銀河航天提出的“銀河Galaxy”是國內規模最大的衛星星座計劃,計劃到2025年前發射約1000顆衛星。首顆試驗星已于2020年1月發射成功,通信能力達10Gbps,成為我國通信能力最強的低軌寬帶衛星。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6.主要企業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7.企業熱力分布圖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下游分析
1.固定業務
目前,我國衛星通信專用網建設發展非常迅速,人民銀行、新華社、交通、石油天然氣、經貿、鐵道、電力、水利、民航、中核總公司、國家地震局、氣象局、云南煙草、深圳股票公司以及國防、公安等部門已建立了20多個衛星通信網,衛星通信地球站(特別是VSAT)已達萬座。
2.衛星電視廣播業務
截止2015年,中央電視臺4套、教育臺、新疆、西藏、云南、貴州、四川、浙江、山東、湖南、河南、廣東、廣西、河北等十幾個省級臺的電視節目和40多種語言廣播節目已上衛星傳送,已有衛星電視地面收轉站十萬個,電視專收站(TVRO)約30萬個。很多系統采用了比較先進的數字壓縮技術。
3.衛星移動通信業務
衛星移動通信主要解決陸地、海上和空中各類目標相互之間及與地面公用網的通信任務。我國作為INMARSAT成員國,北京建有岸站,可為太平洋、印度洋和亞太地區提供通信服務。另外,我國逐步開展機載衛星移動通信服務。石油、地質、新聞、水利、外交、海關、體育、搶險救災、銀行、安全、軍事和國防等部門均配備了相應業務終端。現我國已進入INMARSAT的M站和C站,有近5000部機載、船載和陸地終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