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14nm麒麟9100芯片即將商用?
幾年前,華為還準備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制造商,但在2019年被美國列入實體名單后,該公司原來的美國供應鏈無法再進入其系統,這使華為無法與包括谷歌在內的一些重要供應商開展業務。
就在一年后的今天,美國出口規則的變化使華為的情況變得更糟,因為它阻止了該公司從使用美國技術的晶圓代工廠獲得尖端芯片組。這些新的出口規則將阻止華為在用完庫存后補充其最新芯片的供應。為了防止美國的這些禁令影響其子品牌榮耀,華為兩年前以超過 150 億美元的價格出售了該業務部門。
由于美國禁令,華為一直無法生產5G手機
由于無法為其去年發布的旗艦 P50 手機獲得支持 5G 的尖端芯片,華為使用了僅 4G 版本的驍龍 888 芯片組。
話雖如此,它是使用 5nm 工藝節點制造的,這意味著該芯片內部有大量晶體管,可以提供強大的性能和能源效率。工藝節點越低,芯片內可以容納的晶體管數量就越多。
考慮到這一點,據華為中心報道,一位知情人在中國的微博和社交媒體網站上發布了一個有趣的消息,是關于主打攝影的 P 系列旗艦系列的下一次迭代機型。該知情人稱,2022年的P60 手機將采用 14nm 麒麟 9100 芯片。麒麟芯片是由華為的海思部門設計的,在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之前,華為是僅次于蘋果的臺積電第二大客戶。
盡管采用 14nm 制程工藝節點生產,但知情人補充說,麒麟 9100 芯片的性能將與 5nm 芯片組相當。華為尚未對傳聞發表評論。我們建議對這個傳言持保留態度。14nm 芯片組無法提供 5nm 性能。作為比較,三星在 2015 年 iPhone 6s 和 iPhone 6s Plus 上使用的 A9 芯片版本使用了三星的 14nm制程工藝節點,其中包含 20 億個晶體管,而目前蘋果手機搭載的5nm A15 Bionic 集成了150億個晶體管。
傳言也沒有提到 14nm 麒麟 9100 是否會支持 5G,盡管這似乎也是不可能的,我們看到華為在新旗艦上采用 14nm 芯片組的唯一原因是收回對自己集成電路生產的一些控制權。
一些 Mate 50 Pro 單元將由僅限 4G 的 Snapdragon 8 Plus Gen 1 芯片組提供支持。
最新消息是,Mate 50系列最快將于下個月亮相。由于美國的禁令,華為不再每年發布兩款旗艦(P 系列和 Mate 系列),而是決定每年只發布一款旗艦手機,在 P 系列和 Mate 系列機型之間交替發布。隨著去年 P50 的發布,Mate 50 預計在 2022 年發布,最快可能在下個月亮相。
據報道,高端版 Mate 50 Pro 將搭載 4G 版的 Snapdragon 8+ Gen 1 芯片組。其他型號將配備僅限 4G 的 Snapdragon 8 Gen 1 芯片,而 Mate 50 RS 將搭載麒麟 9000S 芯片。該系列預計將預裝Harmony OS 3.0。
華為不再位列全球智能手機廠商前五名。2019年,該公司交付了2.406億部手機。一份報告稱,由于美國的禁令和榮譽的出售,該公司去年僅出貨了 3500 萬部手機,同比下降 81%。
華為能否卷土重來?這需要“美國將手從華為的喉嚨上移開”,這是美國新一屆政府與前一屆政府持有相同觀點的16個月內沒有看到的事情,而這種情況有可能發生變化,也就是美國對華為的制裁有松動的可能。
華為加大芯片研發投入
華為每年投入到研發的費用是營收的20%,是全球研發費用占比營收最高的公司。當然這部分費用中也包括了購買專利和技術的費用。
在華為的財報中顯示,2021年華為全年投入研發費用支出占比全年的營收的22%高達1427億元,比凈利潤1137億元還要多出近300億元,也就是說,華為不但將賺到的利潤全部投入了研發,還另外投入了300億元巨資來支持研發。
由此可見華為作為高科技公司對于研發的重視,就在華為海思因為制裁變為沒有收入的部門之后,華為表態海思不賺錢也要養著,并且將華為海思升級到華為的一級重要部門,因為華為認為海思是華為最重要的科技研發部門。
而且,華為在2022年將繼續巨資投入研發,據消息稱今年的研發費用預算是1200億元,當然多年的巨額投入,華為也獲得了豐碩的成果。
首先是華為在自主研發芯片架構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除了構架基于開源的RISC-V架構上推出自研的芯片底層架構之外,華為還提供了最新的開放麒麟社區,位廣大開發者提供了豐富的工具和流暢的平臺,共同建設國產計算機生態底層架構。
而且不久前,華為還公布了芯片疊加的技術專利,為面積換性能的芯片制造的新思路提供了具體可行的實踐的方法。可以支持我國制造業用不那么先進的技術和工藝來得到比肩先進芯片的性能。
截至目前為止,華為自研的芯片涵蓋了各個領域,在汽車、屏幕驅動、電視、WiFi、影像等多領域都有出色的成果。尤其是自主研發的NPU芯片將用在最新回歸的Mate50 系列手機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