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高質量發展迎來萬億賽道 大數據行業前景分析(圖)
關鍵詞: 大數據
中商情報網訊:大數據,IT行業術語,是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一、大數據行業概況
(一)大數據定義及特征
大數據(BigData),又稱巨量資料,是指超過傳統數據應用軟件處理能力的大量、復雜數據集合。大數據技術指從海量數據、種類繁多的數據中快速且準確獲得有價值信息的技術能力。大數據規模大且傳輸速度要求高,其特征通常可概括為五點,即規模(Volume)、快速(Velocity)、多樣(Variety)、價值(Value)、準確(Veracity)。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數據類型
數據類型主要分為三種,結構化數據:也稱行數據,是具備統一的結構、能夠用行列二維形式表達和管理的數據,如關系型數據庫數據。半結構化數據:是一種適于數據庫集成的數據模型,也可以是一種標記服務的基礎模型,用于Web上共享信息。非結構化數據:數據結構不規則,不方便用行列二維形式表達的數據,如圖片、文本、音視頻等。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大數據行業政策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5G等信息通信技術及產業的不斷發展,全球數據量呈爆發式增長態勢。數據作為和土地、資本、勞動力、技術一樣的生產要素,在數字經濟不斷深入發展的過程中,地位愈發凸顯。
我國高度重視大數據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國家陸續出臺了多項政策來推動大數據產業高質量發展,如《“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等,具體政策如下: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大數據行業市場現狀
(一)大數據產業規模
在互聯網快速普及、物聯網加速滲透的背景下,PC、手機、傳感設備等全面興起,推動全球數據呈現倍數增長、海量集聚的特點,為大數據產業發展奠定了龐大的數據基礎。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大數據產業規模為8500億元人民幣,預計2021年大數據產業規模有望趕超1.4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近30%。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2年中國大數據產業規模將達14224億元
數據來源:通信院、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大數據行業細分市場占比
數據顯示,大數據硬件在中國整體大數據相關收益中將繼續占主導地位,占比高達41%;大數據軟件和大數據服務收入比例分別為25.4%和33.6%。而到2024年,隨著技術的成熟與融合、以及數據應用和更多場景的落地,軟件收入占比將逐漸增加,服務相關收益占比將保持平穩,而硬件收入在整體的占比則將逐漸減少。硬件、服務、軟件三者的比例將逐漸趨近于各占三分之一的比例。
數據來源:IDC、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大數據行業區域占比
從總體角度出發,東部地區大數據發展水平最高,大數據發展總指數達到370.16,占全國大數據發展總指數的47%,西部地區位列第二,以216.84的總指數占比28%。中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大數據發展指數分別為141.60和56.74,在全國大數據發展總指數中的占比分別為18%和7%。
數據來源:中國大數據區域發展水平評估白皮書(2020年)、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大數據行業應用市場占比
從行業來看,中國大數據應用在金融行業占比最大達到16%,其次是通信行業15.6%,零售行業占比13.9%,政府占比12.7%;前四應用市場占比合計達58%。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五)大數據行業企業數量
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在業/存續“大數據”相關企業共有18.65萬家,其中2019年新增2.59萬家,2020年新增6.36萬家,2021年1-5月新增4.28萬家,數量上接近去年全年,同比增長152%。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2年中國大數據相關企業新增注冊量將達10萬家。
數據來源:企查查、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地域分布來看,廣東省的大數據企業數量遙遙領先,共計2.81萬家,山東省則以1.64萬家排名第二位,上海作為直轄市,大數據企業數量在全國省市中排名前三位,共計1.41萬家。此外,陜西、江蘇以及浙江等城市的大數據企業數量排名靠前,產業較為發達。
數據來源:企查查、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大數據行業發展前景
(一)行業發展空間廣闊
隨著我國互聯網及智能硬件的快速普及,數據開始呈爆發性增長,海量數據的收集、處理和展示使各行各業能深刻地洞悉行業規律,同時提升效率。大數據對傳統行業的改造和升級將為大數據企業創造難得的發展良機,大數據行業發展空間廣闊。
(二)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帶動了大數據行業基礎設施的逐漸完善。數據中心和云計算平臺的大量涌現、5G等移動通信技術的興起、公共無線網絡的普及和網絡帶寬服務的不斷優化都將為大數據行業的發展提供肥沃的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