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芯片初創企業融資額達88億美元,是美國的6.8倍?
關鍵詞: 芯片
參考消息網引述美國媒體報導指出,盡管美國近兩年來持續在芯片領域對中國實施制裁,但在全球芯片短缺推動下,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發展迅速,中國初創的芯片企業的融資規模也創下了新的紀錄。
根據Preqin數據庫的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阿里巴巴、美團和騰訊等中國大型互聯網巨頭及整個教培行業受到嚴格監管,驅使風險投資更多的轉向了芯片、機器人和 SaaS 產品等關鍵技術領域的投資,2021年中國科技初創公司仍獲得了創紀錄的1306億美元的風險投資,相比2020年增長了50%,但仍大幅低于美國科技初創公司在 2021年獲得的2966 億美元的風險投資。
其中,在半導體領域,Preqin數據庫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芯片制造/設計初創公司從VC投資者那里總共獲得了88億美元的投資,是美國同類公司融資額(13億美元)的近6.8倍。足見中國半導體領域的發展之迅猛。
另外,根據The Register引述的標準普爾全球市場情報公司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的芯片初創企業的融資規模創歷史新高,達到了194億美元,同比增長了8%。在共計發生的大約 475 筆投融資交易(不包括并購)中,規模最大的單筆融資為對中國芯片制造公司積塔半導體( GTA Semiconductor)80億元人民幣的投資,該公司獲得了包括政府機構在內多家的機構的投資。相比之下,美國芯片廠商在2021年獲得的最大的一筆融資的則是AI芯片廠商 SambaNova Systems,其于2021年4月獲得了由日本軟銀集團的“愿景基金2號”領投的6.76億美元的融資。
國內媒體“億歐”今年2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芯片領域共發生約287筆投資,同比增長67.8%(2020年為171筆);融資總額(包括并購)達680.58億元(約合108億美元),同比增長了40.7%。每家芯片企業于去年平均融資了約3800萬美元。其中,中國人工智能芯片廠商“地平線”公司在的整個C輪的7輪融資(下圖中說是D輪融資是錯誤的)當中共獲得了15億美元的融資。單筆融資最高的依然是積塔半導體。
需要指出的是,在億歐的統計數據當中,遺漏了一些投資規模超2億元人民幣的項目。比如:晶圓片制造商中欣晶圓完成33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GPU廠商摩爾線程完成A輪20億元人民幣融資;AI視覺芯片廠商瀚博半導體16億元人民幣B1 、B2輪融資;壁仞科技B輪大概27億元;智路資本14.6億美元收購日月光四家大陸封測工廠等。如果加上這些,那么2021年中國芯片企業的融資額或將超過138億美元。
如果按照2021年中國芯片企業的融資138億美元來計算,比照標準普爾給出的2021年全球的芯片初創企業的194億美元融資規模,也就是說,2021年中國芯片企業的融資額占據了全球的71%。
不過,雖然億歐的統計中比較多是芯片初創企業,但也包括并購以及已上市融資的企業,而標準普爾的數據主要是針對芯片初創企業。因此,拿億歐的數據來與標準普爾數據比較確實會存在一些誤差的。
另外,由于目前國內正在大力發展芯片制造產業,因此相關針對芯片制造領域的投融資也比較多,而芯片制造領域通常需要較大的投資,因此單筆的融資額也是遠高于芯片設計企業的融資額。這也不難解釋,為何Preqin數據庫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半導體制造商、初創公司和集成電路設計師從VC投資者那里獲得的88億美元投資總額,達到了美國同類公司融資額的近6.8倍。
不管怎樣,以上數據都反應了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在需要高額投資的半導體制造領域。
近年來,中國一直在努力推動半導體產業發展,雖然在芯片設計領域取得了一些成績和突破,但目前仍面臨一場硬仗,尤其是在先進芯片制造領域。美國政府實施的制裁措施,嚴重限制了中國科技企業獲取全球最先進的半導體芯片、制造技術和設備。鑒于此,中國正致力于在芯片制造領域加強自給自足能力,在此背景之下,針對芯片制造領域的投資自然也是快速增長。
不過,在這一過程中,一些初創的芯片制造項目也遭遇了失敗。據統計,在過去三年以來,就有超過6家初創的芯片制造公司倒閉(比如弘芯半導體、德淮半導體等),總計燒掉了至少23億美元。其中不少公司的失敗都是因為相關項目缺乏足夠的可行性論證,無法獲得足夠的技術訣竅、人才或資金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