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不放過機會,200億押上RISC-V架構,中國芯趕緊跟上
目前在芯片領域最成功的兩個架構就是X86與ARM,其它的相對而言,都差很多。
X86是英特爾的,針對的是PC產業,目前占了90%以上的份額,而ARM主要是針對移動終端,目前也占了90%以上的份額。
雖然X86架構與ARM架構,現在都在向對方的領域滲透,但真正要動搖對方的地位,還是沒太多希望的。
而在ARM、X86之外,RISC-V應該是威脅最大的一個架構,主要是因為它是開源免費的,任何企業和組織都可以基于RISC-V開發自己的芯片,不需要授權,也不會補卡脖子。
所以RISC-V架構,受到了眾多廠商的青睞,希望基于它來打破對于X86架構以及Arm架構的CPU的依賴,進一步提升芯片的自主可控程度,降低成本。
所以雖然很多人認為現在RISC-V還差點火候,但未來RISC-V大有與x86、Arm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連X86的絕對壟斷者英特爾,也重磅入局RISC-V架構了,先是20億美元收購了RISC-V IP供應商SiFive,然后推出了基于RISC-V的芯片Nios Soft處理器,推出了代號為“Horse Creek”的 RISC-V 開發平臺。
而近日,更是傳出英特爾再投10億美元成立創新基金,并加入RISC-V基金會成為高級別會員,成立IFS生態聯盟,發展RISC-V生態,可以說英特爾是連投30億美元(約200億元人民幣),押注RISC-V架構。
英特爾之所以這么做,一方面是為了自己的晶圓代工業務,另外一方面自然是看到了RISC-V架構的潛力,自己死守X86之余,也要重新找一些機會,不能被其它人超過了,ARM已經讓它吃了苦頭,RISC-V當然不能再重演類似的故事了。
當intel都重磅入局RISC-V架構了,那么國內的這些芯片企業,我覺得就更應該跟上了,畢竟intel都有X86架構,還是處于壟斷地位,都重磅入局,國內本來就沒有什么可拿得出手的架構,更加要重視了。
不過好在國內的阿里巴巴旗下的平頭哥、華為海思、兆易創新、華米科技、全志科技、芯來科技、格蘭仕、晶心科技等眾多的廠都紛紛入局,也都推出了基于RISC-V的IP核或芯片,但接下來還需繼續努力,不能在RISC-V架構上,也落后于這些國外企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