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士頓不制造芯片,卻拿下全球80%的內存市場
9月1日, TrendForce 發布了2020年全球DRAM模組市場整體銷售情況,據數據顯示2020 年全球 DRAM 模組市場整體銷售額達 169 億美元,年成長約 5%。
TrendForce的解釋是,2020年受疫情的影響,帶動了宅經濟效應,導致筆記本電腦和桌面電腦出貨量大增,特別是筆電出貨量超長26%,這帶動了DRAM內存的銷售。
而從具體的排名來看,金士頓(Kingston)一家的市場份額就高達78%,雖然較2019年的80%下滑了一丟丟,但依然穩居第一,市場地位無法被撼動。
并且這已經是金士頓連續10年在DRAM模組方面排名第一名了。
而第二名是威剛,雖然在去年銷售額增長了47%,但其市場份額已經只有3.19%了,與第一名相差太遠。而其它的排名3-10名的企業,份額更是在1-3%之間,完全和金士頓不是一個級別的。
也許很多人不了解金士頓,看到這個成績,以為金士頓也是一個芯片大廠,畢竟DRAM內存模組,其實賣的就是內存條啊,能夠在內存領域拿下近80%的份額,內存芯片肯定過硬才行。
但事實上,金士頓不生產任何DRAM芯片顆粒,全是從美光、三星、SK海力士等廠商那買過來的,再組裝成內存條,銷往全球。
金士頓的創辦者是兩位華人杜紀川與孫大衛,兩個人是很好的朋友,在創辦金士頓之前,創辦過一家公司,不過失敗了,后來兩人又創辦金士頓。
為何自己沒有芯片,卻在內存領域做得這么成功呢?原因在于金士頓的內存產品在兼容性非常強,另外金士頓的產品確實品質不錯,還終生保固,再加上一些其它原因,所以自2003年起,金士頓就成了全球第一的獨立內存商(不生產內存芯片),并一直保持到現在。
有意思的是,當年孫正義還在1996年時,以為內存市場會是一個大機會,于是以15億美元買下了金士頓80%的股份,想要大干一場,誰知道馬上1997年開始就遇到了內存崩盤,孫正義根本就沒賺到錢,當時又需要錢,于是在1999年又以4.5億美元的價格,將這80%的股份又賣回給了杜紀川與孫大衛,3年虧了10.5億美元,也是搞笑得很。
如今金士頓一年的DRAM內存收入就超過130億美元,如果孫正義當初不賣掉,會賺多少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