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半導體“美團4劫”,清華人“芯動”之謎
今天,輕舟智航官宣,完成了由美團龍珠等共同投資的1億美元A+輪融資,這是繼其今年年初完成A輪融資之后的再次大筆融資。
不難發現,自輕舟智航成立之初,為了高效實現自動駕駛商業化、規模化落地,就提出自動駕駛“超級工廠”的戰略目標。而短短兩年時間內,輕舟智航已完成“超級工廠”雛形搭建的三步走。
接連4次出手!美團“跑進”芯片賽道?
因此,上述情況是獲得資本方多次青睞的根源。值得一提的是,美團系公司也作為一個重要身份參與到此次的投資當中。
編者留意到,最近一年來,除了傳統的BAT互聯網三巨頭之外,美團系公司對硬件、人工智能等領域相關投資,也經常充斥著媒體人的視線。
美團對硬科技投資發力始于2018年,理想汽車的押注使其嶄露頭角。就如此次一樣,美團此前投過不少自動駕駛、機器人等方面的軟硬件公司,但上游底層半導體芯片領域的投資還是比較罕見的。
但最新的情況來看,美團已經逐漸發展成國內頭部互聯網公司,也有超越百度之勢,自然會對芯片等底層領域的探索與布局,產生不少興趣。
實際上,美團在原有投資喜好的基礎上,又產生了新的方向,尤其是最近幾個月,其加速了芯片領域的投資步伐。編者查閱資料發現,不完全統計,美團或至少已經有4次出手的動作,平均不到一個月就一筆交易。
梳理可知,美團6月領投激光雷達廠商禾賽科技D輪融資;7月涉足AI芯片廠商智砹芯B輪融資;8月領投AI視覺芯片廠商愛芯科技A+輪融資,還參與了民營晶圓代工企業榮芯半導體的新一輪融資。
關鍵的是,美團在當中也不乏作為領投方等重要角色;而在成為榮芯半導體幕后財主之后,自然也造就首個涉足晶圓制造領域投資的互聯網企業。
上下游齊頭并進,清華人“芯動”之謎
眾所知周,隨著中國廉價勞動力紅利褪去,以現有的運營方式,難以支撐美團未來諸如外賣等業務的發展。因此,美團前些年主要聚焦自動駕駛、機器人、機器視覺等方面的投資布局。如今,美團強化半導體芯片領域投資,也是對上述策略的深入與延續,是出于未來業務戰略協同的打算。
就如此次榮芯半導體收購德淮之后,晶圓制造能力及規模加強,涉及到CIS、功率半導體的制造、封裝等關鍵環節,自然能夠滿足美團未來上述功能的需求,能夠間接地與更多場景業務產生協同作用。
畢竟,中美科技戰、疫情等外部環境導致的“卡脖子”或產能供應等問題,會讓企業話語權向產業鏈上游芯片領域靠攏,從上游抓起才能根本上解決問題,以支持下游業務的順利進行。另一方面,應用端要與上游一起迭代,一同實現技術創新,才能夠探索出更多的可能性。
編者還留意到一個細節,美團在投資上偏愛清華系初創企業,而上述被投企業的一把手乃至背后的財主,也基本與清華一定的關聯性,這可能是與美團王興自身的清華背景有關。
當然,這與半導體行業本身的資源分配規律也不無關系。清華系一直在國內外半導體圈中具有重要影響力,校友之間的資源共享及合作更為緊密。而有一定的圈子基礎,創業融資起來還是相對容易的。
因此,這頗有幾分國內半導體“富豪”攜手清華校友闖蕩江湖的意味。當然,清華系校友在半導體創業及投資等方面,專業化質素及成功率本身就比較高,這才是能夠源源不斷吸引企業家及投資人青睞而引致正向循環的根本。
話說回來,美團之外,另一家互聯網新貴字節跳動最近也比較活躍,大家經常拿他們兩者作比較。編者認為,未來互聯網第三寶座的地位,應該就是在這兩家公司中產生,后者明顯更有前景。本身就非常依賴人工智能的字節跳動,相關投資自然不在話下。
總的來說,BAT傳統互聯網大廠的嗅覺靈敏,資源豐富,早在三五年前便開始在芯片、人工智能等領域進行布局。相比之下,以美團、字節跳動為代表的互聯網準一線二線陣營,近一年內也逐漸將眼光投向半導體、硬科技相關行業。
不管如何,互聯網大廠在人工智能、自動駕駛乃至半導體上下游頻頻出手,多聚焦于長遠的戰略價值,意在與未來業務形成有效的戰略協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