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又漲價,芯片荒問題什么時候破局?
如果說誰是全球“芯片荒”的最大受益者,相信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的是臺積電。事實也是如此,在全球芯片異常緊張的情況下,臺積電的營銷業績一直居高不下,甚至還要把部分產能拿出來競價拍賣來滿足市場的需求。因為,一些廠商為了能夠獲得自己想要的芯片,甚至不惜以更高的價格去參與臺積電的產能競拍。而漲價的行為也成為半導體行業從去年到今年經常使用的一種手段。
1.普遍上漲在15%以上
作為行業的龍頭企業,臺積電有時候就是一種風向標。芯片需求持續高企之后,臺積電在拍賣之余,對于既有產能也在不停地調價,雖然臺積電不是率先漲價的半導體企業,但是臺積電的漲價行為對市場的影響卻是深遠的。近日,市場傳出消息稱,臺積電已通知客戶,從8月開始,其為LCD 驅動芯片供應商提供的12英寸晶圓制造服務將提價15-20%,這將促使供應商提高終端客戶的芯片報價。而此前,三星也宣布了漲價計劃。事實上,自去年四季度半導體產能緊張開始以來,聯電、格芯、力積、世界先進半導體、等代工廠已經開始了至少2次提價。臺積電的提價更加夯實了半導體產業的成本不斷提升,而最終也會轉移到終端用戶本身。
要知道這其實并不完全包括制程更高端的5nm、7nm技術。漲價行為說明市場對于芯片的需求已經到了一種極度的供不應求局面,尤其是還有一些廠商為了應對芯片荒,進行必要的囤貨,無形中也加劇了芯片短缺的困境。而且,這已經不是臺積電12英寸晶圓代工在今年的第一次漲價了。今年4月,臺積電便將12英寸晶圓調漲了400美元/片,并宣布將首度采取季度調整方式。這也意味著到今年底,臺積電將仍有一次價格調漲。從另一個側面也說明,市場的需求并沒有緩解,還是繼續保持在高位。
芯片產業集體“抱團漲價”,如果僅僅是為了應對芯片荒問題,相信誰也不相信。更多的還是趁機進行價格的上調,進而保障利潤的同步增長。聯電是此輪漲價的率先推動者,它們于今年7月1日就再次上調代工價,12英寸28nm報價約在1800美元,較第二季度1600美元調漲近2成。市場預計,2022年首季聯電或將再漲28%,價格達到2300美元以上。按照如今芯片市場的需求度來看,基本上是每個季度都會出現一次不同程度的調價行為,對于整個半導體企業來說,這是千載難逢的一次利潤增長期,而對于終端市場而言,面臨著成本的持續推高的窘境,而市場的消費刺激能力本身并不對等,這樣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出現滯銷的無奈。
2.芯片荒問題一時難以破局
芯片廠商的集體漲價,而且是反復漲價,基本一個季度就要調整一次價格,是因為市場的需求非常旺盛,供不應求刺激了價格的不斷上調,因為芯片廠商知道,即使價格上漲一些,需求方也會乖乖地掏錢。
每年的第三季度也是芯片市場的旺季,很多廠商的產品一般都會集中在第三季度推出,一些新品的發布也會集中在三季度。以蘋果公司、三星電子等為代表的傳統電子消費廠商的產品多數也會集中在秋季發布。此外,一些汽車廠商的新品也會選擇在秋季發布。這都會刺激需求方對于芯片的渴望之情,產能的保障是他們最在意的,而適當的溢價也在可接受范圍之內。這一點,才是半導體代工企業敢于漲價的關鍵所在。
此外,LCD驅動芯片處于本輪半導體缺貨漲價潮的風口浪尖。從供應方來看,LCD驅動芯片主要應用的12英寸晶圓制造產能十分緊缺,目前全行業產能供給普遍有限。同時,以往LCD驅動芯片在產能搶單中不及CIS、MCU等產品強勢,進一步壓縮了其可用產能。而能夠提供產能的代工方自然就想把價格特抬起來。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不久前就曾表示,客戶端需求強勁,2022年產能已被客戶預訂一空。
臺勝科也表示,受惠5G與車用等市場需求持續強勁,公司8英寸與12英寸硅晶圓接單滿載至今年底。此外,合晶第三季度6英寸與8英寸硅晶圓接單也滿載。由于市場需求強勁,有廠商已經在表示將擴大產能。南亞科就表示,公司正在建設的新12英寸晶圓預計年底動土,目標于2023年底前開始裝機,產能規模將視市場需求分階段設置。聯電也表示,中國大陸12英寸廠聯芯如期在今年年中達到第一階段滿載目標,月產能達2.5萬片規模。南科晶圓12A廠的P5月產能將擴增1萬片,新產能將于明年陸續開出。
3.國內市場的機會陡然而生,臺積電的代工紅利更多依賴蘋果和汽車行業
除了臺灣芯片廠商的產能擴張之外,我們也關注到,在大陸晶圓廠中,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廠商也均在推進12英寸擴產。中芯國際3月份宣布其深圳晶圓廠將于2022年投產。在產能建設方面,中芯國際計劃今年成熟12英寸產線擴產1萬片/月,成熟8英寸產線擴產不少于4.5萬片/月。市場預計,芯片行業將從2020年到2024年至少新增38個12英寸晶圓廠,每月的晶圓廠產能將增長約180萬個晶圓,達到700萬個以上。
在全球芯片需求暴漲的同時,我們也關注到半導體市場的市場需求和業績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飆漲。高通的財報顯示,2021第三財季高通營業收入80.6億美元,同比大漲了65%,凈利潤20.27億美元,同比激增了140%。高通的營業額同比增長70%至64.72億美元。而臺積電不斷地擴張自己的產能,包括在南京擴產28nm芯片,在新竹建設一個新的2nm芯片工廠,以及在亞利桑納州開始制造5nm芯片等等。
臺積電的業績得到提升,臺積電表示,公司業績大幅增長的原因之一,是受益于汽車相關產品的強勁需求。臺積電最新公布的2021年6月營收報告顯示,2021年6月臺積電營收約新臺幣1484.7億元,環比增長32.1%。不過,值得關注的是,臺積電二季度的毛利率不及預期。臺積電預計2021年以美元計價營收將增長20%以上,預計汽車MCU產量將同比增長接近60%。
臺積電利潤來源的重要保障之一是獲得蘋果的鼎力支持,蘋果公司幾乎把自己的所有代工訂單都給了臺積電,這也讓臺積電在失去了華為這個大客戶之后,依然能夠保持著產能的滿額運轉。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再加上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的火爆,直接讓芯片代工廠商也成為非常大的獲益方,這是技術發展帶來的產業變革,對于代工企業來說,就是享受產業變革的紅利。臺積電如今牢牢地抓住了這個機會。無論是蘋果公司還是汽車產業,都是臺積電能夠享受紅利的最大支持方。未來隨著競爭對手的不斷跟進,芯片荒問題也會徹底解決,產能的釋放需要更加多元的選擇,這是關鍵所在。而臺積電依托的紅利也在于此,只要這兩方面的需求能夠持續保證旺盛,就可以一直享受這種發展的利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