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化、“缺芯”雙重壓之下 BBA被迫調整產品結構和生產節奏
7月29日訊,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浪潮推動著汽車產業的發展,作為全球汽車業代表的BBA,在“缺芯”和轉型的雙重壓力下,為尋求更大的利潤空間,也不得不對產品結構和生產節奏不斷進行優化。
7月28日,梅賽德斯-奔馳母公司戴姆勒表示,受芯片供應短缺影響,將在三座德國工廠內減少奔馳汽車的產量,并暫時關停位于匈牙利的工廠。
按照戴姆勒方面的表述,在德國辛德爾芬根工廠,有部分車型的生產將受到影響,但負責生產奔馳S級轎車、梅賽德斯-邁巴赫S級轎車和EQS電動轎車的辛德爾芬根56號廠房將照常運營。
面對“缺芯”大潮,確保高利潤大型豪華車和溢價能力更強的電動車車型的生產,是戴姆勒業績持續向好的主要原因之一。7月21日發布的戴姆勒2021財年二季報顯示,戴姆勒在今年二季度實現營收約435億歐元,同比上漲44%,息稅前利潤52億歐元,凈利潤相比去年同期虧損的19億歐元實現了大幅增長,達到了37億歐元。
基于市場回暖以及芯片供應持續短缺,戴姆勒預計2021年全年銷量略高于2020年,而不是大幅增長,營收和息稅前利潤則將顯著高于前一年的水平。
“整個行業目前都在因較長的交貨時間而掙扎,不幸的是,這也影響到我們的客戶。”戴姆勒首席執行官奧拉·卡萊紐斯表示,“我們正在盡我們所能,將影響降到最低。”
受芯片短缺影響被迫調整生產節奏的,還有寶馬。7月22日,寶馬發言人表示,公司在德國的三家工廠以及其在英國、荷蘭和奧地利的其他工廠已暫時停止生產或削減班次。寶馬生產負責人Milan Nedeljkovic此前稱,截至目前,寶馬在今年已損失了約萬輛的產量。
不過憑借芯片供應鏈管理戰略,寶馬在面臨全球缺芯問題時相對更為從容。數據顯示,寶馬在今年上半年銷量超過梅賽德斯-奔馳,達到133.9萬輛,同比上漲 39.1%。除了優先確保高利潤車型的生產,寶馬還在今年5月對旗下多款車型進行了配置調整,涉及的車型包括3系、5系,X3、X4、X5以及X6等。
優先確保高利潤車型的生產,與歐洲當下正在迅猛推進的電動化轉型密切相關。
“奧迪A1車型將不再更新換代。”7月24日,奧迪首席執行官馬庫斯·杜茲曼向外界披露了奧迪旗下入門級車型奧迪A1將停產的消息,“如果繼續研發、生產比較小眾的傳統內燃機小型車,公司的成本將不斷上升,因此我們有必要進行適當削減。”
據JATO Dynamics公司分析數據顯示,今年歐盟汽車行業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需從去年的106.7克/公里降至95克/公里。
“這對于小型車來說,除非采用電氣化形式,否則很難將其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95克/公里水平以下;而小型車市場本就利潤微薄,無法覆蓋其不斷上漲的研發、生產等費用。”有行業人士分析表示。
不僅是奧迪,戴姆勒盡管否認退出緊湊級市場,但旗下Smart品牌的研發和生產工作將在2022年起由戴姆勒與吉利的合資公司在中國“獨家”生產。而作為寶馬旗下的小型車品牌,MINI將在2025年發布最后一款內燃機車型,到本世紀30年代初,MINI全系車型都將實現純電動化。
根據德國汽車制造商協會(VDA)最新報告,其已對今年德國汽車產量增長的預期從之前的13%下調至3%,并稱最近幾個月的產量“大大低于預期”。而據VDA數據,6月德國的汽車產量下降了19%,顯示出了汽車制造商所面臨的困境。
由此可見,面對“缺芯”所致的減產和電動化轉型的雙重壓力,不斷調整產品結構和生產節奏,已成為BBA的共同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