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美分拆格林循環上市 拓展電子廢棄物循環利用業務
格林美分拆電子廢物業務上市進入沖刺階段。
格林美7月25日晚間公告,控股子公司江西格林循環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格林循環)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申請,獲深交所受理。
招股書顯示,格林循環擬募資9.37億元,分別投入到年拆解15萬噸報廢“非補貼類”電子電器項目、年循環再生10萬噸改性塑料智能制造項目、高分子材料循環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去年已布局分拆上市
作為國內最早布局建設電子廢棄物循環利用與高值化利用產業鏈的企業之一。2007年,格林美開始啟動電子廢棄物循環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去年以來,格林美已著手布局分拆格林循環上市的計劃。
去年10月20日,格林美電子廢物業務分拆上市戰略投資簽約儀式在江西省豐城市循環經濟產業園舉行,豐城發展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樂清德匯等十余家戰略投資者合計向江西格林美資源循環有限公司增資5.68億元,獲得江西格林美資源循環有限公司部分股份。
今年7月21日,格林美在互動平臺表示,目前江西證監局已完成輔導驗收,正在進行IPO申報工作。7月23日,深交所披露,受理格林循環創業板IPO申請。
招股書顯示,格林循環是一家致力于電子廢棄物循環利用與廢塑料改性再生業務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從事電子廢棄物的回收、拆解與綜合循環利用以及廢塑料的改性再生。
根據業務性質的不同,格里循環主營業務主要包括電子廢棄物拆解及拆解產物的綜合利用兩大類業務,其中電子廢棄物拆解業務又包括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及廢五金拆解;拆解產物綜合利用包括廢塑料改性再生及廢電路板綜合利用。
業績方面,2018年到2021年一季度,格林循環實現營業收入11.06億元,14.86億元,13.95億元和2.9億元;凈利潤分別為777.78萬元,7542.99萬元,1.16億元和4871.59萬元。
股東方面,格林美直接持有格林循環61.1163%的股權,為公司的控股股東。許開華、王敏夫婦合計控制格林美10.9992%股權,是格林美實際控制人,格林美系格林循環的控股股東,因此許開華、王敏夫婦系格林循環的實際控制人。
拆解補貼調整影響收入
招股書顯示,格林循環在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領域,已經在江西、湖北、河南、山西、內蒙古等5個省份擁有處置資質,成為中國少數跨省處理電子廢棄物的企業之一。2020年全年申報拆解量795.25萬臺,占全國拆解總量的9%以上,拆解量位居行業前三,是行業的頭部企業。
在廢塑料改性再生領域,格林循環每年的改性再生塑料銷售量超過4萬噸,實現銷售收入2.5億元,是我國核心的改性再生塑料生產商之一。
招股書顯示,格林循環擬募資9.37億元,分別投入到年拆解15萬噸報廢“非補貼類”電子電器項目、年循環再生10萬噸改性塑料智能制造項目、高分子材料循環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補貼對格林循環收入影響不小。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及2021年1-3月,基金補貼占格林循環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11.80%、23.84%、35.73%及40.24%。
格林循環指出,2021年4月1日生效的基金補貼下調幅度較大,公司通過擴大廢塑料改性再生與廢電路板綜合利用業務的規模對沖了基金補貼下調對利潤下滑的影響。如果公司廢塑料改性再生業務及廢電路板循環利用業務不能維持此種增長趨勢,無法繼續在循環價值深度提升與通過采購價格傳導基金補貼下調的影響,則會對公司盈利能力構成較大影響。
另外,基金補貼發放速度較慢是行業存在的普遍現象,格林循環報告期內實際獲取基金補貼存在一定滯后,因此應收基金補貼款余額較大。2018年12月31日、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2月31日及2021年3月31日,公司應收基金補貼款余額分別為6.53億元、9.29億元、11.4億元和12.21億元,占同期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28.01%、35.95%、43.07%和 46.76%,應收基金補貼款較大。
格林循環表示,由于基金補貼收入絕對金額較大且賬期較長,因此造成公司在報告期內營運資金壓力大,同時財務成本較高。如果未來基金補貼發放制度維持現狀,對公司的經營壓力將會持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