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米新一代智能穿戴芯片即將發布:內置雙核RISC-V架構,集成獨立GPU
繼7月6日,華米科技官宣將于7月13日在合肥召開 Next Beat 大會后,今天華米官方微博放出新海報,表示本次大會將會發布黃山新一代芯片,并且會有獨立 GPU 加持。隨后華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汪轉發微博并透露,即將發布的這顆芯片不僅僅是加入了獨立 GPU,還將采用雙核 RISC-V 架構,提升性能的同時,還能保持黃山芯片在功耗上的優勢。
一直以來,智能穿戴設備的續航能力都是一個非常令人頭疼的問題,盡管各大廠商近年來紛紛發力優化續航,但由于芯片、系統等因素限制,絕大多數智能穿戴設備依然沒能突破一天一充的技術天花板,導致消費者智能手表的使用場景受限。
不過,續航一直以來都是華米智能手表的突出優勢之一,也有著優秀的市場口碑表現。如在稍早些時候所發布的 Amazfit GTR 2 系列,手表在日常模式下可以獲得長達24天的持久續航,而打開省電模式后手表續航更是高達一個半月之久,這一成績放在國內外智能手表市場無疑遙遙領先。
強悍續航的背后,是華米在可穿戴軟硬件協同優化上的不懈努力,華米科技也堅持通過自研芯片去滿足自身對續航標準的極致追求。早在2018年,華米便發布了旗下首款自研可穿戴處理器“黃山1號”,作為全球第一款基于 RISC-V 架構的可穿戴處理器,它具有性能高、功耗低、體積小、易于定制和擴展等特點,能夠有效延長可穿戴設備的續航能力;而“黃山2號”在此基礎上,還加入了超低功耗傳感器 AON 模式,并搭載了 C2 協處理器,在集成了強大健康監測功能的前提下,協處理器的加入可使處理器整體功耗下降 50%,讓?戶徹底告別續航焦慮。
此次即將發布的新一代黃山芯片更是加入了獨立GPU和雙核 RISC-V 架構,若不出意外,該芯片會給用戶帶來更為強大的健康監測功能,并且在提升性能的同時延續前兩代在續航上的優勢,成為華米科技后續智能穿戴設備的強大心臟。
自研芯片是一條無比艱難的路,需要長時間的高投入。根據華米科技財報,其近3年平均每年用于健康方面的研發投入高達4.1億元,去年全年研發支出更是高達5.38億元,占全年營收的8.4%,這個數字是一些新興互聯網IoT智能硬件公司的2倍,甚至是3倍。可以說,華米對研發的投入力度堪比一眾巨頭科技公司。華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汪曾在一次分享中說,我們非常堅信這種長期的、持續的對研發的投入,才會有更加長期、更加長遠的未來。。那么,本次在以“The Future of Health”為主題的 Next Beat 大會上,華米科技的這一顆全新自研芯片會帶來怎樣的驚喜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