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倍!半導體業績之謎,資本瘋狂助力國產替代
今天,在迎來建黨一百周年之際,也是半導體公司總結上半年成果的時候。
這兩天,多家半導體企業紛紛發布的業績預增公告,有幾家尤其惹人注目,就例如通富微電預計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到250%左右;芯源微預計同比增長450%左右;明微電子則預計同比暴增900%左右。
10倍增長與未知動力,市場“身體很誠實”
編者認為,根據上述三家廠商分別掌管的領域來看,半導體封測、設備、LED驅動芯片這幾個細分領域值得細味。其中明微電子增長幾乎達到10倍之多,真是有點不可思議。而這也反應出LED行業景氣度在不斷獲得驗證。
正因如此,鑒于明微電子是典型的Fabless廠商,為了保障芯片供應的效率,已經向下游封裝領域延伸。換言之,國內的廠商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增加業績潛力,甚至開始延伸產業鏈,向未知領域下手。
除此之外,其他業績增長較大的廠商還有北方華創、揚杰科技、韋爾股份等等。而業績往往伴隨著市場的反饋。
昨日,半導體芯片股掀起漲停潮。包括半導體封測、長江存儲、中芯國際產業鏈等多個概念板塊大漲。明微電子股價封于漲停板,自上市以來,明微電子股價累計漲幅也已超過6倍。
除了上述幾家業績突出的企業外,芯朋微、力芯微、富滿電子、圣邦股份、中來股份、中穎電子等皆有不同幅度的大漲。總體來看,多家企業業績數倍增長的喜訊,已掩蓋了其他不利消息。
簡而言之,芯片缺口持續擴大,全球半導體企業不得不積極面對。擴產計劃加速推進,也帶動著半導體設備,封測等領域的業務增加,于是整個產業鏈就如此“打雞血”了。
行業高景氣非偶然,資本“瘋狂”助力國產替代
實際上,近期也已有多家機構發布研報,一致看好半導體Q2業績,并認為該板塊將在下半年持續高景氣。
畢竟,二季度及半年度的業績情況,其實在一季度時已經有所預示。相對于去年突發的疫情,今年的情況似乎依然顯得撲朔迷離,反復無常的疫情依然是擾亂了市場的常態。
從近20年的歷史經驗來看,第一季度往往因假日季節收尾等原因為淡季,通常半導體總收入比前一季度還下降5%左右。但從機構的數據來看,今年Q1的半導體總收入環比還有所上升,比歷史的平均水平強得不少。
由于難以估計未來的需求,芯片短缺在今年上半年甚至有所加劇,許多半導體組件的平均銷售價格ASP在不斷提升,甚至包括像模擬IC這類常年降價的產品,售價也迎來17年來首漲,總體情況可見一斑。
從全年的情況來看,此前也有不少機構調高今年集成電路的市場預期,最大增長甚至能超過20%,尤其是對于模擬芯片這類市場。
當然,這會讓國內半導體產業鏈獲得更多機會。正因如此,近期半導體火熱的投資情況就不難理解了,而這也會繼續刺激和延續下半年市場及投資熱潮。
政策的推動、業績的暴增、未來的前景,多種因素集合起來,資本也不得不為之“瘋狂”。眾所周知,國內半導體企業近年一直在一、二級市場持續吸金,而近一年“缺芯”的大行情,無疑將此事推向高潮。
最新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內約有530家半導體公司獲得融資,總金額已超過1500億,雖然融資額超過5億的大項目數量上僅占不到10%,但總融資金額達到近1000億,占據總額的65%。
從二級市場來看,截至6月底,共有近90家半導體企業在開展上市工作。除了EDA廠商華大九天、概倫電子之外,還有甬矽電子、屹唐半導體、芯龍半導體、龍騰半導體、長光華芯、賽微微、中微股份、峰岹科技、唯捷創芯、路維光電等半導體企業。
編者認為,對比起以往的情況,在目前的半導體投資熱潮中,還是出現了不少5億以上的大項目。這當然屬于大跨越,證明時機成熟了,各方都比較看好和支持產業的發展。關鍵的是,馬太效應之下,資本往往更傾向集中在大項目龍頭公司,而且主要聚焦在汽車、半導體制造、數據中心等熱門領域。
從廣東省內的情況來看,隨著新型應用的變化、普及,下游對芯片的需求也在變化,近期可以看到很多投資是集中在5G通信、AI芯片設計、高端功率半導體器件等領域,而投資機構的參與度也開始加大。
不管如何,大量半導體初創企業也能夠借助IPO募資,做大做強,形成產業的正向良性循環,讓國內半導體行業景氣度一直延續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