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無前例 深圳首次集中推出30平方公里產業用地
11月5日,深圳30平方公里產業用地全球推介計劃新聞發布會召開。發布會上,深圳首次集中推出30平方公里產業用地,其中深圳市域范圍內可供應產業用地約25平方公里,深汕合作區可供應產業用地約5平方公里,計劃重點布局重大創新載體、新興產業集群和產業鏈重點領域關鍵環節三大方向。
為聚焦產業發展痛點和需求,深圳將精準推出全方位無死角細分產業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全過程的創新生態鏈,助力深圳打造具有戰略性和全局性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深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慶生在發布會上表示,如果有高新技術產業、未來產業,或者說符合深圳未來發展定位的產業愿意到深圳來發展,深圳非常歡迎,用地會予以保證,要多少地滿足多少地,要多少空間滿足多少空間。
30平方公里產業用地向全球推介
為更好滿足企業發展的空間需求,深圳集中推出連片優質產業用地用于全球招商。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聶新平介紹,本次集中推出的連片優質產業用地總面積超過30平方公里,其中深圳市域范圍內可供應產業用地約25平方公里,深汕合作區可供應產業用地約5平方公里。
本次推介用地集中在35個片區。
按照產業門類劃分,以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為主導的片區主要分布在寶安區、龍崗區、龍華區、光明區、坪山區和深汕合作區;以總部基地為主導的片區主要分布在南山區、福田區;以科技研發為主導的片區主要分布在光明區、大鵬新區;以高端物流為主導的片區主要分布在寶安區、鹽田區。
按照地塊面積劃分,面積大于1平方公里的地塊有9個,分別位于寶安區、龍崗區、龍華區、坪山區、光明區、大鵬大鵬、深汕合作區等;面積最大的地塊達到4.8平方公里,位于光明科學城內。
重點布局三大方向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推出的30平方公里產業用地重點布局重大創新載體、新興產業集群和產業鏈重點領域關鍵環節三大方向。
重大創新載體方面,集聚全球創新資源,提升產業原始創新能力。聶新平介紹,深圳將以光明科學城、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等重大平臺為紐帶,全力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聚焦信息科學、生命科學、材料科學與技術,高效對接全球科技創新資源,布局建設一批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積極爭取籌建國家實驗室,加快省實驗室、基礎研究機構、諾獎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重大創新載體建設,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建設。
新興產業集群方面,面向未來發展方向,促進新興產業集群化發展。聶新平介紹,深圳將把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綠色低碳、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新材料、海洋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重中之重,尤其是要特別圍繞5G移動通信、8K超高清視頻、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五大重點發展方向集中發力,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不斷提升產業鏈水平,增強產業鏈的韌性,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產業鏈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方面,聚焦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推動實現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聶新平介紹,深圳正在加快實施科技計劃管理改革22條,改革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和組織實施機制,在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集中突破,在市場缺失環節主動作為,面向集成電路、射頻器件、微機電系統、核心工業軟件、醫療影像設備等產業鏈的共性關鍵環節,充分調動和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引進、培育、建設一批新型基礎設施和產業功能性平臺,實現開放共享運營,有效降低企業研發測試成本和周期,加快產出新成果、新技術,撬動社會研發投入,提升技術開發水平。
推出細分產業政策
聶新平在發布會上介紹道,聚焦產業發展的痛點和需求,深圳將精準推出全方位無死角細分產業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全過程的創新生態鏈,從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產業高端發展、拓展金融支持手段、提升產業配套服務能力、創新管理體制機制等多方面給予支持。
一是出臺一批項目落戶鼓勵政策,根據項目需求提供全流程服務。政策包括《深圳市鼓勵總部企業發展實施辦法》、《深圳市工業及其他產業用地供應管理辦法》等。
二是推出一批共性產業政策,全方位助力提升產業發展質量。政策包括《深圳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政策》、《深圳市科技計劃管理改革方案》、《關于支持企業提升競爭力的若干措施》、《深圳市關于實施技術改造倍增計劃擴大工業有效投資的若干措施》等。
三是出臺一批精準化前沿產業政策,適應新一輪產業變革趨勢。政策包括《深圳市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實施方案(2019-2025年)》、《深圳市進一步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3年)》、《深圳市關于率先實現5G基礎設施全覆蓋及促進5G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深圳市8K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等。
聶新平透露,12月中旬,深圳將舉辦全球招商大會,屆時將有更多詳細的產業政策和地塊信息對外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