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低空經濟發展需技術與政策雙輪驅動
這是第七屆中國西部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一無人機展臺。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業界將今年稱為低空經濟發展“關鍵之年”。本文在梳理國內低空經濟政策的背景和框架,以及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政策體系與實踐路徑的基礎上,分析低空經濟在產業鏈規劃、空域管理、基礎設施等方面亟待解決的問題,并就如何加強政策協同、健全產業鏈支持體系等提出政策建議。
??各國積極布局低空經濟
??當前,世界各國紛紛采取多種舉措加快低空領域布局,以抓住低空經濟發展機遇。據羅蘭·貝格研究預測,到2050年,全球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超過60萬億元人民幣。各國普遍認為,2025年是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UAM(城市空中交通運輸)商業化應用的關鍵一年。
??美國、德國、英國、日本、巴西等國高度重視低空經濟的交通屬性,通過國家引導協調、適航創新跟進、軍民結合相促、開展試點運行等方式推動城市空中交通或先進空中交通的發展。同時,波音、空客、Joby、Lilium等航空巨頭和初創企業也積極布局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的研發制造。
??低空經濟潛在市場規模巨大。有關研究指出,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同比提高33.8%。其中,低空飛行器制造和低空運營服務貢獻最大,接近55%,間接產生的圍繞供應鏈、生產服務、消費、交通等經濟活動貢獻接近40%,低空基礎設施和飛行保障的發展潛力尚未充分顯現。
??根據多家業內機構測算,到2035年,中國低空經濟的產業規模預期將超6萬億元。目前,我國低空經濟相關企業注冊量整體呈增長態勢,通用航空市場持續擴大,在冊通用航空器數量整體處于上升態勢。
??政策牽引我國低空經濟穩步發展
??經過近20年技術積累和政策體系建設,我國出臺了《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等一系列支持政策,為低空經濟產業的發展提供政策支持。2024年3月,低空經濟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通過對低空經濟相關政策的梳理可知,我國發展低空經濟的政策主要包括低空空域開放和細化無人機標準兩大主線。
??在政策牽引下,各地根據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在低空產業鏈上積極布局,成效可觀。
??深圳市低空經濟產業鏈條完備,擁有成熟的無人機產業鏈條,覆蓋生產制造、技術研發、軟件開發、商業應用、人才培育等環節,聚集大疆創新、豐翼科技等一批行業頭部企業。北京市作為低空經濟鏈接力最強的城市,具有科創資源優勢突出等特點?!侗本┦写龠M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見稿)》指出,要將低空經濟培育為引領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先導示范產業,將北京市打造成低空經濟產業創新之都、全國低空經濟示范區。
??上海市的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研發優勢明顯,聚集了峰飛航空、時的科技、沃蘭特航空和御風未來四家頭部主機廠。金山、松江、楊浦等區積極布局培育低空經濟產業。成都市的工業無人機產業綜合競爭力位居全國前列,始終堅持需求導向,梳理形成65個具體應用場景。此外,成都市正在全力創建全國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試點,爭取600米以下低空空域自主管理授權。
??產業發展亟需解決四方面難題
??對比全球低空經濟發展,我國低空經濟產業雖具備一定發展條件和基礎資源支持,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整體仍處于起步和發展階段,尤其是四方面發展難題亟需加快解決。
??一是發展低空經濟的體制機制不夠完善。低空經濟產業發展需要與之配套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支持,但當前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的政策制度仍需完善。一方面,低空空域管理體制與低空經濟發展不相適應。另一方面,當前與低空經濟相關的法律法規也不充分和健全。
??二是技術創新的支撐作用需要加強。近年來,低空飛行器發展迎來一系列技術拐點,飛行器構型、電池和動力系統性能的顯著提升為低空經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但通用航空飛機的技術水平相對較低;低空產品核心零部件仍主要依賴進口,相關核心零部件國產化能力較弱;低空產業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仍需進一步提升。
??三是基礎設施體系不夠全面。目前,物理基礎設施面臨各類通用航空機場和停機坪建設緩慢等問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面臨建設緩慢且不全面等難題。低空新基建的目的在于解決空域放開后新的飛行特點帶來的飛行難題。
??四是產業鏈的覆蓋面和縱深度不夠。由于通用航空飛機主要依賴進口,部分重要零部件嚴重依賴全球產業鏈,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整機制造處于起步階段,致使低空經濟產業需要更多自主產業鏈保障。
??關鍵階段需政策與技術加力
??一是完善低空產業政策和制度環境。目前,地方低空經濟政策頻出,從低空經濟產業一體化發展角度看,要加強政策協同和對接。地方政府應因地制宜構建區域特色低空經濟政策體系,明確財政、金融、土地、市場準入等政策優惠。
??推動低空空域制度改革,促進空域資源高效利用。在新的空域管理政策下,各級政府嚴格遵循國家政策出臺相關規劃,湖南、江西、廣東和深圳、蘇州等省市積極爭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示范,將低空空域按照不同產業類型劃分為不同立體空間,明確了飛行計劃的申報流程、審批主體和飛行監管主體。
??在此基礎上,要及時總結推廣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試點經驗,分步分層推進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制定高效合理的通航飛行審批制度,完善優化低空空域運營服務體系。
??二是推進低空基礎設施建設。低空新基建通過低空航路設計和低空空管轉型,重點解決空域放開后帶來的諸如頻譜資源管理難、網絡資源配置難、空域資源監管難等飛行問題。
??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聯合印發《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將從智能高效新型運行服務體系、新型基礎配套設施體系、法規標準體系、安全驗證體系等方面推動低空經濟基礎支撐體系建設。將來基于“地區”的低空智聯網將與民航、軍航共同組網,有望形成“一網通”模式。
??三是堅持科技創新引領發展。以科技創新推動低空經濟生態位從低端邁向高端,以產學研協同持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確保我國低空經濟產業具有航空器整機及核心零部件自主研發制造能力;依托無人機產業的研發和制造優勢,以創新鏈帶動產業鏈,推動無人機整機和核心零部件的技術研發和生產制造。
??增強地面系統對無人機的實時監測能力和控制能力,完善無人機故障處理程序,提升其與城鄉應用場景的融合度。要進一步優化現有的地面服務系統,提高數據傳輸速率、操作人員控制能力以及低空飛行器的作業靈活程度,等等。
??四是拓展低空產品應用與消費。低空經濟發展應大力推動市場應用與產業鏈延伸,以多產業領域拓展與多元化場景應用為方向。要把低空經濟和擴大內需相結合,在不斷強化現有低空物流、低空游覽、私人飛行、應急救援等業態的基礎上,加強前瞻性研判,深入拓展新興服務、特色服務,布局新業態,破除需求側限制低空消費的因素,促進低空經濟走向大眾消費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