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南市鋼城區:“三個先行”構建黨員教育培訓新格局
2024年以來,山東省濟南市鋼城區立足實際工作,在“全覆蓋培訓、全方位融合、全鏈條供給”上先行先試,推動教育鏈、創新鏈、供應鏈有機銜接,著力構建“學育管用”的黨員教育培訓新格局。
堅持試點先行,推動“全覆蓋培訓”到邊到底。一是科學謀劃。按照“全年培訓人數不少于所屬黨員總數20%”的計劃,確定全區年度重點班次,組織基層黨委以辦班為主要形式開展集中輪訓。二是分類施策。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黨員培訓全覆蓋試點工作方案》,區分農村、社區、“兩新”組織等領域,選取3個街道黨校開展試點。根據黨員群體情況,劃分流動黨員、在職黨員、行動不便黨員3種類型,制定務實管用的培訓辦法,有效提升教育水平。三是創新形式。實施“先鋒月訓”基層黨員素能提升行動,以街道為單位,每月明確1個主題,常態化開展“小班化、拉練式”培訓,實現多領域培訓全覆蓋。探索推行“同上一堂課”機制,創新“主課堂+分課堂”形式,將區委黨校主體班次課程,以直播方式推送給基層黨員。依托山東黨員網絡學院,線下組織黨員集中參訓,線上同步內容紀實,直觀反映培訓學時、參訓人次、到訓率等信息,形成“可查看、可分析、可運用”的全流程黨員電子檔案。
堅持創新先行,推動“全方位融合”見行見效。一是豐富品牌內涵。出臺《關于在全區組織開展“先鋒七煉”黨員教育實踐活動的通知》,明確7項活動載體、27項具體措施,持續豐富“百淬成鋼”品牌內涵。二是抓好工作協同。推動黨員教育與黨員發展、管理、監督、服務相銜接,與各類培訓、人才培養相協同,與區委中心工作相融合,著力構建橫向融通、縱向貫通、一體推進的“大教育”格局。三是實施區域聯動。立足地域相鄰、文化相近的優勢,打破區域壁壘,舉辦魯中黨員教育區域融合發展合作交流會,與沂源縣、沂水縣、萊蕪區聯合開發5條現場教學精品線路。開展跨區域聯建聯訓活動,探索出一條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跨市域黨員教育新路徑。四是整合區內資源。引導轄區農村、社區、企業、學校、機關等領域的黨組織和黨員開展聯訓聯建活動,建立“發展共商、培訓共辦、師資共用、課程共建、資源共享”的合作辦學機制,打造片區黨校合作共建試點,全面整合黨校的師資庫、課程庫和現場教學庫,合力提升辦學水平。
堅持保障先行,推動“全鏈條供給”走深走實。一是建強培訓陣地。實施街道黨校星級評定管理,從培訓場所、組織機構、管理制度等7個方面進行評星定級。創新打造社區(村)黨校,構建“半小時黨員學習圈”。對全區現場教學點進行梳理優化,繪制現場教學地圖,形成“省級有示范、市級有重點、區級有主體、街道有落點、管理有規范”的教育陣地集群。二是建強骨干隊伍。在5個街道黨校分別配備1名干部,專職從事黨員教育工作,健全常態化培訓機制,定期開展案例課程專題研討、內容資源建設骨干專題培訓等,抓好黨員教育機構建設。三是配好名師課程。與區委黨校制定“一對一結對幫帶”計劃,選派5名黨校教師聯系幫帶街道重點師資。加大鄉土課程、案例課程的開發力度,建立“1名主講師資+導師、專業團隊+多輪打磨”的“1+2+N”課程打磨機制,組織課程試講。深挖革命遺址等資源,開發培訓課程,培育本土講師。四是優化教材供給。緊扣黨員需求和宣傳教育要求,建立《黨員教育制片人物素材庫》,分領域收集典型素材并制作培訓教材,增強黨員教育培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