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器“海基二號”“海葵一號”南海投產
“海基二號”高428米,重量超5萬噸,是亞洲最高最重的海上原油生產平臺。
“海葵一號”總高度近90米,總重量約3.7萬噸,最大儲油量6萬噸。
9月19日9時28分50秒,一聲“投產”指令下達,水下機器人開啟水下采油樹,原油隨即通過海管汩汩匯入生產處理系統,火炬臂徐徐燃起火焰——我國首個深水油田二次開發項目在南海東部海域投產。
該項目由流花11-1和流花4-1兩個油田組成,距深圳約240公里,平均水深約305米,總投資約90億元,主要生產設施包括1座深水導管架平臺“海基二號”和1艘圓筒型海上浮式生產儲油輪(FPSO)“海葵一號”,計劃投產開發井32口,高峰日產油17900桶油當量。
中國海油集團總經理周心懷介紹,“海葵一號”和“海基二號”兩個“大國重器”同步投產,推動億噸級深水油田煥發新生機并延壽近30年,同時大幅降低工程建設和生產成本,形成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2項世界首創、12項國內首創技術,為經濟高效開發深水油氣田貢獻“中國方案”。
俯瞰南海,碧波萬頃,波光粼粼。海上超級工廠“海葵一號”宛若金色葵花,綻放于湛藍海面。超越華潤大廈“春筍”總高度的“海基二號”,相伴屹立,迎風踏浪。原油開采后,經海管匯入“海基二號”系統,預處理后輸往2.5公里外的“海葵一號”精加工,再用油輪運往陸域,點亮萬家燈火。
中國海油深圳分公司副總經理袁瑋介紹,“海葵一號”總重約3.7萬噸,高度接近30層樓,最大儲油量達6萬噸,可連續在海上運行15年不回塢,是全球首個集成海洋一體化監測、船體運動與系泊數字孿生等近10套數智化系統的圓筒型FPSO。“海基二號”總高度428米,重量超5萬噸,是亞洲第一高深水導管架平臺,搭載深水導管架數字孿生健康管理系統等300余套智能設備。
“感動,自豪!”“海基二號”機械工潘國邦回顧自己耕耘流花油田29年的歷程,心潮澎湃。流花11-1油田是我國首個深水油田,1996年投產即推動我國海上原油產量首破1000萬噸。從初代中外聯合開發,到2003年中國自主運營,再到如今二次開發,一代代建設者書寫了堅守國家能源安全的碧海丹心。
“咚隆”作業聲中,一口新油井正加快鉆探。伴隨流花11-1/4-1油田二次開發項目推進,中國海油聯合國內40多家企業攻堅克難,使我國具備了自主設計制造不同類型深水油氣裝備的能力,且工程質量、安全、進度等均達世界先進水平,展現了建設海洋強國的雄心和蓬勃發展的新質生產力。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陶永欣在深圳出席投產儀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