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甘肅—浙江±800千伏特高壓 直流輸電工程開工
關鍵詞: 直流輸電工程
綠電出隴上,之江日日新。7月29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甘肅—浙江±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以下簡稱甘肅—浙江特高壓工程)開工。 甘肅—浙江特高壓工程額定電壓±800千伏、額定容量800萬千瓦,總投資約353億元。工程起于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止于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途經甘肅、寧夏、陜西、河南、安徽、浙江六?。ㄗ灾螀^),直流線路全長2370千米,在甘肅武威和浙江紹興分別建設兩座換流站。送端以750千伏交流系統匯集甘肅的光伏、風電及節能火電,受端以500千伏交流接入浙江負荷中心。工程建成投運后,可提高電力余缺互濟、時空互補、多能互換能力,實現更大范圍電力資源優化配置,更好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張智剛表示,該工程是保障電力安全可靠供應,服務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工程;是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的綠色工程;是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示范工程;是擴大有效投資,助力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民生工程。 一、甘肅—浙江特高壓工程的開工建設,是堅決扛牢政治責任、保障電力安全可靠供應的積極行動。甘肅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和我國“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開發的主戰場,能源資源稟賦優越,新能源可開發規模約1億千瓦,加快跨區跨省輸電通道建設成為必然選擇。近年來,浙江深入實施“八八戰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2023年全社會用電量達619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78%,面臨保供、轉型雙重壓力,亟須加快特高壓輸電通道建設,接受區外清潔電能。甘肅—浙江特高壓工程投產后,每年可向浙江輸電超360億千瓦時,推動浙江形成“一環四直”特高壓骨干網架,實踐多能源互補、集約式開發、規模化輸送、大范圍消納的新型能源供給模式。 二、甘肅—浙江特高壓工程的開工建設,是推動能源綠色轉型、助力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部署。近年來,甘肅發揮好能源優勢,深入落實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開發利用示范區,全省新能源發電裝機總量5700萬千瓦,實現更大規模綠電消納和優化配置迫在眉睫。浙江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需求強烈。甘肅—浙江特高壓工程匯集新能源電源1120萬千瓦,可推動甘肅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優化甘肅能源供應結構,提升綠電消費比重。工程投產后,預計每年可促進西北地區新能源電量消納超212億千瓦時,替代燃煤消耗64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700萬噸,具有顯著的節能減排效益。 三、甘肅—浙江特高壓工程的開工建設,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生動實踐。截至2023年年底,我國風電裝機容量4.4億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6.1億千瓦,新能源發電波動性對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沖擊更加突出,亟待新型輸電技術提供安全高效支撐。國家電網公司聚焦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針對新能源大規模送出消納需求,在國際上首次自主研發±800千伏、800萬千瓦特高壓柔性直流新技術,可有效解決送端高比例新能源發電不穩定、電網穩定性差,受端高比例外受電系統動態響應復雜、控制難度大等問題,大幅提升大電網安全穩定水平和靈活性,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安全高效清潔的電力供應。該技術是保障大基地新能源外送消納、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核心技術,被列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首次應用于甘肅—浙江特高壓工程,將在系統構建、先進控制等方面創造多項世界第一,為“沙戈荒”大基地等高比例新能源外送工程發揮重要的試驗示范作用。此外,甘肅—浙江特高壓工程在國際上首次研發應用4.5千伏、5千安級電力半導體器件,研制成套設備,將助力形成柔性直流裝備產業集群,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四、甘肅—浙江特高壓工程的開工建設,是服務穩經濟穩增長、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舉措。工程研發的關鍵技術、關鍵工藝、工業母機,將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融合,促進產業升級,惠及新能源、軌道交通等多個行業,為新興產業發展注入強大動能,帶動電工裝備等上下游產業整體提檔升級,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水平,在穩投資、保就業、惠民生中發揮重要作用。工程拉動投資超800億元,可直接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協同快速發展,提供就業崗位超2.4萬個,綜合經濟社會效益巨大,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肅、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浙江新篇章貢獻積極力量。 目前,國家電網公司已累計建成35項特高壓工程,經營區內網架結構不斷優化,為各類清潔能源發展提供堅強網架支撐,在保障電力安全可靠供應、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有關主管部門的關心指導下,在各級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國家電網公司將從政治高度強化思想認識,從全局高度強化統籌謀劃,從戰略高度強化要素保障,聚智凝心、全力以赴推進特高壓建設攻關,確保高質量完成“十四五”特高壓建設任務。
【責任編輯:張昊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