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觀點|入網三十載,中國互聯網下一步該怎么走?
編者按:今年是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30周年。30年來,中國互聯網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大跨越式發展,探索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互聯網發展道路。7月9日,“2024(第二十三屆)中國互聯網大會”在北京開幕,會上,行業專家對中國互聯網下一步發展提出了建議。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
工業內網的連接數空間巨大,亟待開發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鄔賀銓表示,隨著互聯網普及率的穩步提升和移動用戶數接近飽和,連接數的增長將逐漸從公眾用戶轉向各類專網,特別是算力網、政企專網、工業內網、車聯網、物聯網等領域,其中工業內網的連接數空間巨大,亟待開發。
到2023年年底,中國互聯網普及率已達到78%,年增長率達2.6%,用戶數接近飽和。與此同時,網民平均上網時長從2019年的4.4小時/天降至2023年的3.7小時/天,顯示出公眾互聯網用戶增長已接近天花板。然而,在IPv6的普及方面,中國取得了顯著進展,據國內互聯網企業在線統計并去重匯總后的數據顯示,IPv6滲透率已達72.7%。這一數字遠高于APNIC同期實測的33.57%,顯示出我國在IPv6推廣上的積極成效。
在固定寬帶領域,鄔賀銓透露,2024年第一季度,我國固定寬帶用戶中百兆和千兆接入分別占94.5%和27.4%。盡管千兆接入用戶數增加顯著,但對實際平均下載速率的提升拉動并不明顯,且千兆與百兆接入的上行能力相當,均在30Mbps左右,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入算應用的發展。
移動寬帶方面,鄔賀銓指出,在Sub6GHz頻段下,5G設計峰值可達Gbps級,而5G-Advanced(5G-A)更是達到了10Gbps級。目前實測5G下行峰值與均值約為4G的7倍,即百兆量級,但上行速率與4G相差無幾,僅為30Mbps級。截至2024年4月,我國5G用戶已占移動用戶總數的一半以上,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DOU)占比與4G相當。鄔賀銓表示,網絡寬帶化已具備支持視頻與AI場景的潛力,但仍需開發更多增強用戶體驗和體現網絡價值的應用。
展望未來,鄔賀銓認為,5G-A與IPv6的興起將引領互聯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特別是AI大模型的智能涌現,不僅使互聯網原有業態煥新,還催生了眾多新業態?;ヂ摼W平臺作為AI賦能消費與行業應用的重要模式,將在新引擎的加持下實現再出發。工業互聯網是互聯網的下半場,但原來開局不如人意,現在AI發力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的結合,提升了互聯網接入物理實體服務垂直行業的能力,在促進產業數字化的同時也帶動數字產業化及互聯網產業的發展。AI將為平臺經濟增添新動能,互聯網平臺也是AI賦能消費與行業應用的重要模式。此外,對于公眾比較關注的大模型,鄔賀銓表示,除了算力,在算法方面,目前中國的大模型的數量在全球排名還是比較高的,并且在大模型上差別不是很大。國外Open AI大模型不對中國開放了,但在國內很多大模型是開源了,而且價格降得比較低。
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尚冰:
構筑以大模型為代表的自主生態
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尚冰表示,當前,全球科技創新進入了空前的密集活躍期,以通用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深刻地重構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加速經濟社會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轉型,為互聯網行業發展注入更強勁的發展動力,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對于互聯網行業下一步發展,他提出四點建議:
一要鞏固基礎網絡的領先優勢。持續深化5G、千兆光網、IPv6、移動互聯網等規模部署,提升網絡能力和覆蓋率,加快算力資源的多元化發展,提升算力網絡的整體能力。優化國際通訊出入口和通訊網絡節點布局。
二要強化互聯網技術創新能力。加快人工智能芯片、算法框架等軟硬件進行創新,構筑以大模型為代表的自主生態,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系統開展先進無線通信、新型網絡架構、空天地一體等下一代互聯網的前瞻性布局,把握發展主動權。
三要提升融合創新的發展格局。加快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互聯網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步伐,持續壯大共享出行、電商直播、無人配送等新業態、新模式,提升經濟社會的服務效率。
四要深化高水平的開放工作。持續提高國際化運營水平,加速跨境電商、社交娛樂、移動支付等優勢,應用于出海發展,深化多領域深度對接交流,積極參與人工智能、數字貿易、數據安全等多雙邊數字治理工作。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
互聯網面臨新質變,需以AI驅動安全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在主題演講中表示,人工智能新時代,網絡安全面臨著全方位挑戰,要以AI驅動安全,應對三大安全威脅、補齊三大薄弱環節,全方位提升新時代安全能力,護航互聯網新質變,共同打造安全、穩定、繁榮的網絡空間。
人工智能新時代下,生產力得到了極大地提高,同時,安全威脅也正由點及面地全方位擴散。一方面,網絡安全攻擊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另一方面,網絡安全事故還會嚴重威脅國家安全。
“想要應對三大安全威脅、補齊三大薄弱環節,就要用AI驅動安全,為安全能力帶來指數級躍升?!饼R向東介紹,在單點設備檢測方面,AI可以對過去人工漏掉的告警進行全量研判,實現安全能力十倍級提升;在體系化防御方面,通過AI賦能的綜合分析和全局聯動,實現安全能力百倍級提升;在溯源和反制方面,從威脅發現到攻擊溯源環節,依托AI的智能化、自動化,可實現響應能力的千倍級提升。
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
沒有互聯網的發展就沒有人工智能發展
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表示,幾年前,Web3、區塊鏈、元宇宙都曾曇花一現,正當很多人質疑互聯網發展是否到了瓶頸期時,大模型的突破為互聯網注入了新的活力。周鴻祎認為,大模型將掀起新一輪工業革命,所有的互聯網應用都會被重塑,也給互聯網產業帶來了新的革命性機會,強化了互聯網創業和投資的火爆需求。但是,沒有互聯網的發展就沒有人工智能發展。正是得益于互聯網的算力、數據、算法等積累,才為人工智能發展奠定了基礎。
周鴻祎回憶,過去三十年內,以QQ、免費殺毒、門戶、電商等為代表的互聯網商業模式創新,不僅使中國老百姓的生活實現了數字化改變,也推動了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創業者們趕上了時代機會和有利環境,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打造了互聯網蓬勃向上的產業生態?!按竽P偷陌l展使互聯網又迎來了新的春天?!敝茗櫟t希望,不論是傳統的創業者還是人工智能時代涌現出的新創業者,都應該繼承互聯網創業精神,像鯰魚一樣把互聯網產業的“水”攪動得更“活”。
周鴻祎認為,未來10到20年間,大模型都會深刻改變世界?!按竽P筒皇遣僮飨到y,會成為未來整個社會、整個數字化業務里的重要組建?!彼硎?,人工智能的賽道非常寬,不僅互聯網巨頭有機會,對于傳統企業和創業者而言也有機會。他舉例稱,大模型的能力就像是電動機,雖不能直接使用,但裝上輪子就可以變成汽車,裝上頁片就可以變成風扇,因此必須要與工作生活的場景相結合變成產品,才走入百行千業、千家萬戶。“傳統企業和政府也有機會結合業務場景定制專業大模型,所以未來大模型會無處不在,可能一個公司里邊都有幾十個大模型協同工作。”
搜狐CEO張朝陽:
未來將是人腦跟AI相結合,社交仍將是主流
搜狐CEO張朝陽表示,十年前人們在手機上花的時間比現在要小得多,現在哪怕人們在外面走路,每個人都在盯手機,甚至造成了一些問題。
他認為,過去10年互聯網的發展基本上是兩個方向,一個是人工智能的發展,另一個是長短視頻等影像化的內容的崛起,而這些內容的分發一是靠AI算法,二是靠社交分發。
在展望未來十年時,張朝陽表達了對人工智能改變世界的預期。
張朝陽以物理學為例,認為盡管大模型AI在處理大量數據和提供重復性答案方面非常強大,但在原創性思考和復雜問題求解方面,比如AI能不能理解量子力學、能不能原創思考一些物理的問題,還有待突破。他預計,未來將是人腦跟AI相結合,可能會產生很多新的科研成果 。
他提醒也要關注人工智能可能帶來不好的一方面,比如虛假信息、身份認證、個人隱私問題等等,都需要相應的法律來跟進。
對于10年以后的互聯網的機會在哪兒。張朝陽認為未來社交仍將是主流。人們以后的生活可能都是永遠在線,即使人們未曾見面,也能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實現24小時的無縫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