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M如何管理半導體過時問題?
如今,半導體的生命周期明顯縮短。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某些行業的產品生命周期卻能長達數十年之久。這些行業為維持產品的持久競爭力與可靠性,迫切需要確保所依賴的半導體組件在未來長時間內保持可獲取性。當半導體更新換代的速度與終端產品長期的耐用性需求產生顯著差異時,電子產品原始設備制造商(OEM)必須與其供應商緊密合作,共同策劃并保障關鍵半導體部件的持續供應,以滿足市場需求和產品的長期穩定運行。
(編者按:通常情況下,半導體的生命周期與終端產品的生命周期匹配,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內,都可以獲取到半導體組件。然而,由于技術的快速發展,半導體的生命周期正在縮短,這導致在終端產品的生命周期內,某些半導體組件因被淘汰或停產可能無法獲得。)
市場環境的快速變化正在縮短許多半導體SKU的生命周期。例如,半導體供應商之間的并購活動頻繁發生,這種行業整合往往導致一系列產品的淘汰。與此同時,技術創新也加速了產品邁向生命周期終點(EOL)的步伐。隨著芯片尺寸不斷縮小、運行速度顯著提升,供應商為追求更高的利潤,紛紛停止了對老舊、低利潤組件的生產。這些行業變革正在促使供應商加速發布產品變更通知(PCN)和EOL通知,并顯著縮短了從通知發出到實際日期的時間間隔,即最后一次購買和最后一次發貨的提前期(前置期)。
通過精心的規劃和采購策略,結合深入的市場預測和審慎的設計決策,可以有效應對這些挑戰。一種緩解策略是與合作伙伴共同探索擴大生產的替代方案。采用延續生產的策略,即延長制造過程來延長產品的生命周期,可以避免昂貴的重新設計成本,從而有效延長最終產品的使用壽命。
此外,集成電路制造商可能會選擇減少舊部件的生產量,但依舊以“庫存清零”的形式提供服務,以在不增加額外生產成本的前提下滿足客戶需求。通過與合作伙伴的緊密合作,OEM能夠利用與原始制造商相同的供應鏈(晶圓代工廠、OSAT)工具來生產半導體器件,確保最終產品擁有與原始設備相同的外形和功能。
這樣,即使原始的半導體組件停產,OEM也能夠繼續獲取所需的組件,從而避免昂貴的重新設計成本,并延長最終產品的壽命,保持市場競爭力。
這種做法可獲得以下好處:
OEM能夠持續獲取他們所需的組件,從而避免了對最終產品進行繁瑣且成本高昂的重新設計。
對于航空航天、國防、工業及汽車等關鍵應用領域,OEM能夠確保在未來數年內獲得符合數據表要求的半導體元器件,確保了供應的長期穩定性。
通過與合作伙伴的緊密合作,OEM還能有效避免重新設計或鑒定替代部件所帶來的時間和成本上的延誤。
盡管延續生產模式可能導致設備成本相對較高,但與重新設計所耗費的大量時間和資源相比,它依然是一個更為經濟高效的解決方案。特別是在缺乏現成替代品或次要供應來源的情況下,延續生產成為了確保長期半導體器件供應的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替代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