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手機將帶動PCB行業回溫,超穎電子啟動IPO
經歷了三年多低迷期,消費電子在2024年終于以企穩回升的姿態逐步回暖。IDC預期,2024年,智能手機、PC、服務器等關鍵領域的出貨量或迎來修復性成長。
這也將帶動“電子產品之母”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的發展,IDC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PCB產業增幅有望達到4.1%。
乘行業東風,以外銷見長的超穎電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超穎電子”),也在今年啟動IPO進程,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目前其上市申請已經進入問詢階段)。
而從業績表現來看,超穎電子的核心競爭力似乎還有待加強,在行業上升周期中,其仍需找到增長的確定性。
逾八成營收綁定外銷
近日,超穎電子遞交上交所主板IPO上市申請,計劃募資10億元,引起市場關注。
據招股書介紹,超穎電子的主營業務是印制電路板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應用于汽車電子、顯示、儲存、消費電子、通信等領域。超穎電子以汽車電子PCB為主,是國內少數具備多階HDI及任意層互連HDI汽車電子板量產能力的公司之一。
根據中國電子電路行業協會的統計,2022年,超穎電子在中國電子電路行業排行榜綜合PCB企業排名中位列24。根據NTI(N.T.Information LTD)的報告,2021年,公司成為全球前10大汽車電子PCB供應商,中國前5大汽車電子PCB供應商。
從業績來看,招股書顯示,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以下簡稱:報告期內),超穎電子營收分別為29.86億元、37.84億元、35.15億元和17.36億元;其凈利潤分別為7279.86萬元、1.46億元、1.41億元和1.22億元。
總體來看,2021年至2022年公司營收分別同比增長26.72%、-7.1%。2021年至2022年,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00.6%、-3.42%。可見,2022年公司營收和凈利潤雙雙下降。
對于2022年業績下滑,公司解釋稱,主要是受宏觀因素影響,手機、電腦、電視等消費需求下降,導致公司消費電子、顯示、儲存等領域銷售收入下降。同時受短期宏觀因素影響,昆山定穎開工不連續,產能利用率不高,產量、銷量相應下降。
超穎電子毛利率表現也不太好。報告期內,超穎電子綜合毛利率分別為16.49%、16.29%、17.44%、22.72%,對比來看,2020年至2022年同行可比公司均值分別為25.72%、21.58%、22.11%,均高于超穎電子。
鰲頭財經查閱招股書發現,超穎電子的絕大多數收入都來自境外。報告期內,超穎電子外銷收入分別為23.74億元、29.52億元、27.89億元和13.86億元,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分別為82.16%、82.53%、81.89%及 82.75%,均超過八成。
據悉,該公司外銷產品主要以美元計價,報告期內,公司匯兌損失分別為0.32億元、1.18億元、﹣0.41億元和﹣0.22億元,波動較大。
值得關注的是,超穎電子并無實際控制人。據招股書披露,超穎電子的直接控股股東為Dynamic Holding,間接控股股東為中國臺灣上市公司定穎投控。本次上市前,Dynamic Holding直接持有超穎電子97.85%的股份。
國內PCB向價值鏈高端躍升,超穎電子如何開拓新增量?
從數據表現來看,國內PCB產業可以稱得上是一片“熱土”。據 Prismark預測,2021-2026年,我國PCB產業的復合年均增長率為4.3%,2026年PCB產值將達到546億美元。
而若細化到具體應用領域來看,需求釋放或更為明顯。以汽車領域為例。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新能源產銷分別完成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8%和37.9%,預計后續隨著技術驅動,該市場規模還將不斷擴大,并將更大程度賦能超穎電子等深耕車用PCB的企業發展。
不過,也不可忽視競爭事實。據悉,A股相關標的如景旺電子、滬電股份、依頓電子、世運電路等,均在積極發展汽車PCB業務。其中,景旺電子占據國內汽車PCB市場份額首位,而從當前的發展規模來看,超穎電子顯然還有較大的追趕空間。
這種情況下,超穎電子又該如何發力?
首先還是需加碼技術研發。可以看到,當前國內汽車領域正在邁向智能化升級,這一趨勢下,下游車企對PCB廠商的技術能力將提出更高的要求。
比如,隨著汽車智能等級提升,毫米波雷達、智能座艙、ECU、ADAS系統等需要更精細穩定的線路傳導,這就要求采用的PCB具備高頻、高速、高壓、耐熱、低損耗等諸多性能,技術含量較高的PCB 產品市場占比將持續提升,而滿足不了市場需求的低端產品或將遭到淘汰。
不少PCB企業已針對這一趨勢開展布局,不斷攻關大尺寸、高層數、高階HDI以及高頻高速的PCB產品。如生益科技在高速產品上有全系列布局,包括Mid-loss,、Low-loss、Very-low loss、Ultra-low loss、Extreme Low-loss及更高級別材料;勝宏科技也已推出高階HDI、高頻高速PCB等。這種情況下,超穎電子要想形成一定競爭力,加強研發是重要項。
據悉,超穎電子本次IPO計劃募資10億元,其中4億元將用于高多層及HDI項目第二階段,隨著產品研發體系愈發完整,或能對客戶有更強的吸引力。
其次是打造多元化的業務體系,開拓新的增長曲線。據Prismark預測,未來5年,5G、人工智能、物聯網、工業4.0、云端服務器、存儲設備、汽車電子等將成為驅動PCB需求增長的新方向。
目前,許多國產PCB廠商也在迎合新興技術趨勢,打造產品,如崇達技術已完成AI服務器用電路板生產方案及工藝參數優化。而超穎電子也在朝著多元化發展道路邁進,在彎折板、高多層板、高密度連結板、高頻板、厚銅板等多種產品類型上均有產線,除了汽車電子外,也在網路通訊及服務器、顯示面板、儲存裝置等領域尋求市場份額。
總體而言,超穎電子的未來發展已有導向,不過,無論是加碼研發還是多元業務布局,都離不開大量資金投入。據了解,超穎電子本次IPO計劃募資中,用于償還銀行貸款和補流的資金達六成。可見,要步入發展正軌,超穎電子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行業加速內卷,八成上市公司被中傷
PCB行業整體景氣度自2022年四季度開始顯著下行,未能延續2021年的高增長態勢。事實上,經過前幾年強勁擴產,疊加目前行業寒意侵襲,企業新擴產能釋放受影響,國內PCB產能或需更長時間來消化。此外,受市場環境和客觀因素刺激,廠家此前為預防供應鏈風險而過度備庫存提前透支了市場需求。
在激烈的競爭下,部分企業為了搶占市場份額,采取惡性競爭策略,導致PCB產品價格大幅下滑。比如去年一季度,部分PCB廠商針對車用PCB產品陸續降價,以降幅10%至15%策略搶單,該降價幅度于近年罕見。
重壓之下,不少廠商發布年度業績預虧的公告,部分中小企業更是面臨生存壓力。
根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在A股上市的PCB企業超30家,包括鵬鼎控股、東山精密、深南電路、滬電股份、景旺電子等。從2023年業績情況來看,在訂單量不足,產品價格大幅下滑的情況下,除滬電股份、奧士康、依頓電子、天津普林、方正科技等五家公司的凈利潤相較去年有所增加,此外的其他20余家公司的凈利潤均同比下降。
多數公司盈利空間遭受擠壓,陷入“增收不增利”或營收雙降的局面,其中以消費電子為主要客戶的PCB廠商首當其沖;而產品主要布局汽車電子、新能源等下游應用市場的企業受到的沖擊則相對緩和。
通過以上公司的業績預告及年度報告還可以發現的一個點是:國產PCB廠商大者恒大的現象非常明顯,主要的PCB廠商占據了市場絕大多數的份額,而其余的中小公司不得不在剩下的小范圍土壤中加速內卷。
AI手機即將放量
PCB再度迎來機遇
2024年,AI在手機領域應用大有愈演愈烈之勢。三星首款AI手機Galaxy S24系列上市28天內韓國銷量突破100萬部創下紀錄,蘋果加大AI布局,華為、OPPO、魅族等國內廠商均展示了主打AI功能的手機產品,爭相競逐AI大模型。市場分析認為,AI手機推動硬件規格升級,計算、PCB、存儲等核心供應鏈將受益。
柔性電子企業弘信電子證券部人士表示,特別是越高端的手機越需要使用柔性電路板,因為它需要考慮到減少空間、渴望去折疊各種性能等,而手機的大小、重量基本在一個固定的范圍。“這塊如果用得多,對我們來說是個市場機會”。
頭豹研究院分析師李姝表示,隨著AI手機應用需求的增多,市場對處理器的性能要求也越來越高,由此帶動對高規格PCB板的需求增加。高頻高速板是實現這些高性能硬件的關鍵組成部分,因為它們能夠支持更快的數據傳輸速率和更高的電路密度。AI手機浪潮下,在AI領域布局較早,且生產能力較強以及技術水平較為領先的PCB企業更有望率先獲益。
過去一年,受下游企業去庫存等多因素影響,PCB市場整體需求承壓,部分廠商面臨訂單不飽和、產品價格承壓等境況,AI的蓬勃發展則為產業帶來了結構性機會。
李姝認為,AI技術的發展推動了高性能計算芯片的需求,直接拉動了PCB產業規模的增長。隨著PCIe協議的升級、傳輸速率和PCB層數需求增加,市場對于PCB材料和制造工藝的要求不斷提升,由此增加了PCB的價值量。
去年以來,已有不少產業鏈廠商加碼布局高頻高速PCB板等高端PCB。
不過,在李姝看來,目前中國高端PCB供應鏈的自主程度尚有不足,包括材料和先進設備等,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產業的發展。雖然中國高端PCB領域發展迅猛,但與日本、韓國等國家相比,中國在中高端印制電路板的占仍比較低,需要進一步提升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