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系芯片聯合漲價,收割中國市場,三星的利潤預增六倍
韓媒報道指三星預估利潤增長669%,主要原因是它的存儲芯片業務利潤大幅增長所致,這意味著存儲芯片從去年底以來聯合漲價取得了成功,顯然依然壟斷著存儲芯片市場的美系芯片在這波漲價中獲益巨大,而中國制造則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全球前四大存儲芯片企業分別是三星、日本鎧俠、SK海力士和美光等,它們合計占有存儲芯片市場超過九成的市場份額,而中國剛剛興起的存儲芯片占有的份額低至4%左右,顯然美系芯片仍然壟斷著存儲芯片市場。
2022年中國存儲芯片率先量產232層NAND flash存儲芯片,由此中國存儲芯片一度取得技術領先優勢,再加上中國存儲芯片的二期工程開始量產,產能規模增加兩倍,這對全球存儲芯片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中國存儲芯片為了降低國內制造業的成本,同時希望迅速打開局面,中國存儲芯片以較低的價格搶占市場,中國企業推出的2TB固態硬盤當時直逼500元,而此前外資固態硬盤價格普遍超千元。
隨著中國存儲芯片展開猛烈的攻勢,全球存儲芯片的價格快速下跌,到2023年上半年,存儲芯片的價格近乎腰斬,這就導致三星的存儲芯片業務出現虧損,美光更是在2023年上半年巨虧42億美元。
眼見著中國存儲芯片的快速突破,美國突然出手,限制海外芯片設備和材料企業為這家中國存儲芯片企業供應設備和材料,導致這家中國存儲芯片企業這兩年的技術仍然停留在232層。
在中國存儲芯片的技術研發陷入停滯之后,三星、美光等在2023年卻率先量產了300層以上的NAND flash芯片,技術的再度領先以及超過九成的市場份額,讓它們再次取得市場主導權,隨即它們在去年下半年開始連續漲價。
隨著它們推動存儲芯片價格的上漲,固態硬盤的價格已在半年時間內大幅上漲,部分固態硬盤的價格甚至上漲五成,從三星公布的業績預告可以看出,這輪漲價讓三星獲利豐厚,不僅迅速扭虧為盈,盈利還大幅增長了,預計美光、SK海力士和日本鎧俠等的利潤也將大幅上漲。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芯片進口國--采購了全球近七成的芯片,存儲芯片正是中國進口的芯片之一,預估中國進口存儲芯片每年多付出的金額可能達到300億美元,而這些多支付的采購金額就成為三星、美光等的利潤。
由此可以看出中國自主研發芯片的重要性,只要中國的存儲芯片能取得技術優勢,在產能方面也加快擴張,擁有一定的話語權,那么這些海外芯片企業必然不敢如此大幅漲價,相信中國的存儲芯片產業將會加快技術研發,再度突破,這些海外芯片企業的技術優勢無法長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