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智能顯示產業拉開大幕,智能交互成重要轉機
近日,視梵微電子(深圳)有限公司(下稱“視梵微電子”)順利完成近億元Pre-A及Pre-A+輪融資,由同創偉業、無限基金SEE Fund及弘暉基金共同完成。本次融資將用于公司進一步完善團隊,加速實現多款智能顯示芯片的突破和量產,為國產智能顯示走向領先奠定基礎,助力生成式AI視頻熱潮所帶來的顯示畫質提升新需求。
隨著大模型文生視頻的發展,專業視頻和影像創作門檻大幅降低,普通消費者對于視頻預覽和視頻顯示效果優化需求將會大幅提升。在龐大的顯示終端產品及AI快速發展的驅動下,高分辨率、高刷新率、低功耗、智能化及多樣化面板技術已成趨勢,對顯示芯片的性能、智能交互及AI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端顯示芯片國產化率極低。
視梵微電子成立于2021年,專注于領先的智能顯示SOC芯片的設計,覆蓋筆記本、平板、顯示器、車載、IOT及多種AI應用終端等領域。視梵微電子是國內稀缺的一直圍繞顯示處理和顯示器件技術研發、具備高端智能顯示芯片、尤其是OLED顯示芯片量產能力的團隊。
視梵微電子創始人畢業于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是顯示芯片行業創業老兵。公司核心團隊積累了超過15年的芯片行業經驗,技術團隊人員曾在英特爾,RDA、中興、BOE等知名公司任職,具備千萬顆級別芯片量產經驗、芯片全鏈條技術實力、創新顯示算法研發能力和高速實時視頻處理前沿技術。
智能交互成顯示行業發展新機遇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顯示驅動芯片產業發展,而超高清視頻、虛擬現實、新型顯示是三大重點發展的應用領域。2022年10月,《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年)》要求推進4K以上新型微顯示器件的規模量產,開發配套顯示驅動芯片;2023年6月,《制造業可靠性提升實施意見》提出重點提升LED芯片可靠性水平,提升新型顯示專用材料、新型顯示電子功能材料性能。
近年來,我國高端制造不斷發展。作為高端制造業發展的一個切面,新型顯示產業是數字時代信息呈現的主要載體和智能交互的基礎“窗口”,發展過程不斷邁上“新臺階”。
工信部數據顯示,我國顯示面板年產能達到2億平方米,產業規模躍居全球第一,成為升級信息消費、壯大數字經濟的重要力量。
此外,新型顯示產業關鍵核心技術不斷取得突破,賦能作用不斷凸顯。工信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在LCD(液晶顯示器)領域,國內企業已突破技術壁壘實現并跑,在技術、產品、市場份額、成本、效率等方面已形成領先競爭力。新型顯示產業在數字文旅、數字醫療,教育培訓、汽車顯示、數字裝備等多個新興產業中也發揮了獨特的作用,為元宇宙、數字孿生等前瞻性的產業提供了物質基礎和實現路徑。
業內專家表示,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顯示技術將與IC、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深度融合。當下,對于信息窗口的顯示器件,用戶提出了多功能、集成化、個性化等新要求。新型顯示技術處于系統創新和智能引領的重大變革期,在這一過程中,智能感知、先進材料、泛物聯網、數據科學等信息技術的代際躍遷將不斷沖擊技術天花板,多技術與多場景將進一步交叉融合。
“新技術的發展通常有一個過程,前些年國內市場經常存在同類產品的同質化競爭程度較高、對細分市場的開發不足的情況。如果將工業門類劃分得更細,則會出現一些我國的目前工業體系覆蓋不到的分類,而這些細分市場的場景化應用需要進一步的發展與探索。”中國企業聯合會標準化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陳玉濤表示。
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我國內地顯示驅動芯片市場卻仍主要被中國臺灣、韓國等頭部廠商壟斷,顯示驅動芯片進口依賴程度高。隨著顯示面板產業逐步向中國內地轉移以及中國內地面板廠商國產化意識增強,未來顯示驅動芯片國產化替代空間廣闊。
顯示驅動芯片的產品迭代更新與下游應用市場的需求變化密切相關,消費者對顯示設備的顯示效果要求日益提高推動顯示驅動芯片產品性能不斷提升。目前消費者對顯示設備的要求集中體現在顯示面板的分辨率、幀率以及顯示面板邊框寬度上。為了更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顯示驅動芯片性能也不斷提升,支持高分辨率、高幀率顯示并且擁有高集成度的顯示驅動芯片成為未來市場發展主流。
技術上看,未來隨著顯示技術的進一步完善以及5G技術引發的換機潮,AMOLED顯示面板在中小尺寸顯示設備的應用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全面屏”“柔性屏”等設計理念的強化也將一定程度提升AMOLED面板在手機市場的滲透率。AMOLED顯示面板市場的增長將催生對高集成、低功耗AMOLED驅動芯片的需求。
IC廠商加大布局車載顯示
隨著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快速發展,消費者娛樂及信息交互需求的升級,車載顯示屏行業正逐步走向大屏化、多屏化、聯屏化。
Omdia顯示面板業務研究分析師蔣與楊對《中國電子報》記者指出,顯示驅動芯片在汽車領域主要應用于儀表盤、中控臺、抬頭顯示、后視鏡、行車記錄儀顯示。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興起和智能駕駛、智慧座艙升級換代,消費者對車載顯示屏幕的需求進一步多樣化,比如娛樂系統顯示、抬頭顯示等多個車載顯示應用需求持續增長,單車車載用屏尺寸和數量繼續上升。未來配備智能座艙的汽車中,可能會增加副駕駛、后排座椅娛樂系統、扶手屏等顯示設備,一輛智能汽車所配備的顯示屏幕有望多達十幾個。
在車載顯示市場加速擴容的同時,車載顯示驅動IC也迎來爆發期。
業內人士認為,汽車芯片將成為未來全球半導體市場的增量驅動主力,尤其隨著新能源驅動和智能駕駛滲透率迅速攀升,新能源汽車用芯片市場年復合增長率將高達21%。
據悉,傳統汽車的芯片數量大約為500——600個,隨著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等市場的增長,芯片數量也將增加至1000——1200個,一些主打智能的車型則需要更多芯片。據調研辰宇信息咨詢數據,2022年,全球汽車芯片市場規模大約為1645億元,預計2029年將達到2733億元。而在眾多車用芯片中,驅動類芯片和通信類的需求占比最高,達16%。
分品類來看,Omdia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LCD車載驅動芯片出貨量預計為50200萬顆,預計到2029年將增長至52500萬顆;2023年,全球AMOLED驅動芯片為380萬顆,預計到2029年將增長至3200萬顆。
面對消費類IC市場需求疲弱,毛利率逐步走低等挑戰,包括車載顯示驅動IC內在的非消費類IC市場將維持穩健的增長,成為IC企業重要的逆風動能。
業內人士指出,車用IC產品比手機、電視等消費類IC產品更具穩定增長的特點,且價格、毛利等也更可觀。因此,近年來,IC廠商極力發展車載顯示驅動IC。
目前已經成功進入車載市場并量產車規顯示驅動芯片產品的企業主要有:聯詠科技、奇景光電、敦泰電子、奕力科技、矽創電子、瑞鼎科技、奕斯偉、愛協生、凌陽華芯等。其中,中國臺灣廠商聯詠科技和奇景光電共占據70%左右的市場份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