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打敗英偉達?黃仁勛:或許是華為
歷史上第一只市值超過2萬億美元的芯片股誕生了,那就是英偉達。
隨著英偉達發布了2023年4季度以及2023年全年報表,業績狂飆,于是市值瘋漲,一度超過2萬億美元,同時黃仁勛也成為了全球華人首富。
英偉達為何這么牛?自然是因為它處于風口,2023年的AI大模型,以及今年的Sora,給AI行業帶來了震撼的新品,但這背后,則釋放著對英偉達芯片的高需求。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其它企業,也是蠢蠢欲動,想要推出英偉達這樣的AI芯片,來挑戰英偉達的地位。
比如孫正義宣布計劃籌措1000億美元資金,成立一家全新的AI芯片企業,實現AI領域的進一步拓展,劍指英偉達。
再比如硅谷公司Groq的芯片,據稱在大模型推理時每秒處理將近500個token,比英偉達的芯片還要強。
而在中國大陸市場,更因為一些眾所周知原因,很多企業都想挑戰英偉達,華為、海光以及其它眾多的GPU廠商。
不過,并不是想成為英偉達的對手,就一定被英偉達瞧在眼里的,那么在英偉達的眼中,誰才是對手,誰才最有可能打敗自己呢?
看看英偉達自己的報告,就明白了,在2月21日由英偉達(NVIDIA)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年度報告文件(10-K)上,首度將華為公司列為AI芯片在內多個領域的主要競爭對手。
一方面華為有自己的昇騰芯片,按照很多昇騰客戶的說法,昇騰芯片,已經達到了A100的水平,通過集群,已經不遜色于英偉達的任何AI芯片。
另外華為也有自己的AI生態,和英偉達的CUDA框架對應,華為也有自己的CANN(Compute Architecture for Neural Networks),還有AI框架-Mindspore。
雖然綜合來看,目前昇騰、CANN和英偉達的芯片、架構有一定差距,但回為中國大陸市場的特殊性,所以未來華為非常有可能成為英偉達最強挑戰者。
不過說實話,華為的AI芯片,更多的還是在國內使用,要想走出國門,還是比較難的,所以打敗英偉達,基本上也局限于國內市場,要在全球市場打敗英偉達,目前來看,很難很難。
接下來,就看英偉達的這些挑戰者們,何時能夠打敗英偉達了,要知道目前英偉達的芯片,依然是供不應求的,市場需求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