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或將量產5納米,限制光刻機供應擋不住中國芯前進的腳步
業界人士指出,某科技企業即將發布的芯片預計性能接近5納米,這是中國芯片的又一個重大進展,凸顯出中國芯片行業在各方的協作下再次打破芯片工藝的限制,為國產芯片開辟了新道路。
此前這家科技企業就以國內現有的芯片設備生產出接近7納米工藝的芯片,凸顯出它的創新性,以及國內諸多芯片技術人才在技術研發方面的獨特優勢。
以現有的DUV光刻機生產7納米工藝,最早是臺積電量產成功的,當時臺積電先是以DUV光刻機生產7納米工藝,確保7納米工藝的進展,隨后再以EUV光刻機生產7納米工藝,進一步提升性能。
臺積電如此做法也證明了它的正確性,三星則比臺積電提前一年以EUV光刻機生產7納米工藝,導致良率偏低、成本偏高,客戶不接受,最終大多數芯片企業都接受了臺積電的7納米工藝,三星則未能以更先進的7納米搶到客戶。
談到臺積電先進工藝的研發,就不得不提到臺積電前副總裁林本堅,他被譽為浸潤式DUV光刻機之父,林本堅最先研發出浸潤式DUV光刻機技術,不過當時占優勢的日本光刻機企業看不上,處于窘境中的ASML找上門來合作,ASML也由此迅速成為全球最大的光刻機企業,由此雙方一直合作研發浸潤式DUV光刻機。
林本堅為臺積電快速推進先進工藝的研發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當然清楚DUV光刻機的極限,去年林本堅就指出中國完全可以DUV光刻機生產5納米,如今中國芯片企業即將量產5納米,印證了林本堅的預測。
中國這家科技企業當年也與臺積電一起推進芯片制造工藝,從16納米一直到5納米,雙方都有合作。與蘋果只是將芯片交給臺積電生產不同,這家中國科技企業與臺積電一直都深入合作研發先進工藝。
當年臺積電量產的第一代16納米工藝性能較差,導致全球僅有兩家芯片企業采用,中國這家科技企業正是第一代16納米工藝的客戶之一,隨后雙方又合作研發16納米FinFET工藝,才獲得全球芯片企業的認可,此后一直到5納米工藝,這家中國科技企業都是臺積電先進工藝的嘗鮮客戶,有力地幫助臺積電提升了工藝良率。
如此做法也為這家中國科技企業積累了不少的芯片工藝研發技術,它在去年推出的5G芯片采用國產7納米工藝,就被認為它出了大力;如今有望推出國產的5納米工藝可以說是順理成章吧,國產芯片工藝的進展,對于國內芯片企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畢竟如今手機芯片、AI芯片都需要先進的工藝。
國產先進工藝的進展,對于這家中國科技企業來說同樣非常重要,它的諸多芯片諸如手機芯片、服務器芯片、AI芯片等都需要先進工藝,但是臺積電卻無法為它代工,這促使它不得不深入芯片工藝研發,這也將幫助它進一步搶占國內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