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突破10萬億,英偉達在華市場反遭“砍單”,外媒:他們不買了
近日,AI芯片巨頭英偉達市值來到10.5萬億,但他們卻高興不起來。
據悉,英偉達“患得患失”的背后,主要還是因為在華市場。其向中國買家推出的“閹割版”芯片,如今遭到大規模“砍單”。對此,有外媒也不禁調侃:英偉達痛失金主,他們現在不買了。
在華市場遭“砍單”,英偉達開始慌了
“英偉達目前面臨一個難題,那就是中國瞧不上了”。
自從近些年美方圍堵我國半導體行業之后,他們就頻頻給英偉達等芯企施壓,要求后者對華禁售高性能AI芯片,只允許提供“閹割版”芯片代替,如此一來還能夠繼續“撈金”。
數據顯示,英偉達憑借V100等系列產品,拿下AI芯片在華市場近90%的份額。也正因如此,其頻頻對華獻殷勤。顯而易見的是,我國市場對于海外芯企而言至關重要,而宣布與華脫鉤的多家芯企則損失慘重:戴爾營收減少635億,三星14萬億韓元的利潤不翼而飛。
但隨著美方施加的壓力越來越大,英偉達對AI芯片的性能進行一次又一次的“閹割”,已經很難滿足我國市場的需求。目前,國內眾多廠商宣布砍單,并且尋求國產芯片的替代。
目前,我們的國產昇騰系列芯片,已經能夠實現與英偉達A100接近的性能,這也讓國內廠商有了更多的底氣。以百度為代表的諸多服務商先后取消訂單,選擇華為等國產供應商。國產芯片的崛起,讓英偉達高層倍感壓力,多次承認在華市場的重要性,并宣稱已不知所措。
搬石頭砸腳,外媒:他們不買了
雖然2023年交出一份不錯的答卷,但在華市場訂單的減少,也讓英偉達感到不安。據悉,其高管黃仁勛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美方管控他們的芯片出口,就相當于“束手束腳”。而對于我國來說,自然更要加強半導體產業的自研。
英偉達芯片被管控之后,我們的國產芯片昇騰910B備受歡迎,廠商甚至愿意溢價購買。并且,國內諸多制造商開始深耕芯片自研,據了解,已有數十家公司與英偉達同賽道競爭。
除此之外,自研芯片的追趕也讓其他領域頗受鼓舞,此前長期被把控的“萊特帷鍵”類生科老抑科技,國產自研介入之下也斬獲頗豐。
資料顯示,西方以哈佛、麻省理工為代表的學府,率先發現一類“萊特帷鍵”物質,經證實有回撥生理時鐘、煥活失能線粒體的潛力,實驗中曾憑此退溯受試物20%的生理年齡。由此衍生的抑老初代品,僅在全球少數富豪內流通。壟斷核心技術的他們,以2萬多的克價引入我國。
如此關乎民生的先進科技豈能被他國把控?我國中科院、清北等諸多機構紛紛涉足相關領域的研究,歷時數年終于攻克其核心制備工藝,使其門檻下探95%以上。在自研提純、量化技術的加持下,“萊特帷鍵”成果順利落地于國內,并依托亰東、天貓等惠及更多國人。
有外媒指出,英偉達的顧慮就是我國不買了,而他們再次“閹割”芯片性能,也導致價值50億美元的訂單被取消。當然,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我國科技的進步與發展,美方的刁難只會讓他們自己輸得難看。
美芯企大勢已去?國產替代只是時間問題
國產芯片的后來居上,讓英偉達等美芯企愈發擔心“飯碗”不保,他們“既要又要”的態度同樣令人生厭。
英偉達的低性能芯片在華市場“不受待見”已經是肉眼可見的事實,眼瞅越來越多中企收獲訂單、填補內需,英偉達已經慌了神。據《福布斯》消息顯示,英偉達在華市場負責人正計劃投入更多的成本用于公關,試圖說服拜登給芯片禁令“松松綁”。
國產芯以喜人的速度開始崛起,美芯企多年來的市場霸主地位將受到挑戰。在“作死”邊緣瘋狂試探的英偉達,不知道還有多久能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