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競爭“弱勢”明顯,韓國擬投入622萬億韓元趕超
在當今世界,半導體產業已成為各國競相發展的關鍵領域。近日,韓國宣布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要在首都首爾附近建設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產業集群。這一計劃彰顯了韓國在科技領域的決心和實力,同時也將對該國的經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據韓國產業部聲明,該計劃預計在2047年前投資總計622萬億韓元,目標是在該地區建立16座芯片工廠。三星電子、SK海力士等韓國知名企業已紛紛表示將大力支持這一計劃。三星電子將在龍仁芯片廠投資360萬億韓元,同時在平澤的系統和芯片廠投資120萬億韓元,而在器興的內存研發工廠將投資20萬億韓元。SK海力士也將在龍仁投資122萬億韓元生產內存芯片。
這一產業集群將專注于生產HBM、PIM和其他尖端芯片,總產能預計為每月770萬片晶圓。預計到2027年,將建成3座生產廠和2座研發廠。為了確保計劃的順利實施,韓國總統尹錫悅承諾延長本應于今年結束的芯片投資稅收優惠政策,同時承諾支持包括電力和供水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
韓國這一大膽舉措,無疑將對全球半導體市場產生重大影響。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不斷擴大,半導體產業已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支柱。韓國此舉旨在提升本國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確保在未來幾十年內繼續保持領先地位。
韓國在全球半導體領域競爭中的“弱勢”越加明顯
12月底,韓媒《中央日報》發布了其與大韓商工會議所,對韓國、美國、中國、日本、歐盟等世界五大知識產權局(IP5)申請的半導體專利的分析結果,發現在過去20年里,中國申請的半導體專利在IP5中所占份額從2003年的14%猛增至2022年的71.7%。同時,在全球半導體技術專利中,在中美申請注冊的專利比重從45.6%飆升至92.9%。
韓媒認為,隨著半導體領先地位的競爭越發激烈,“核心技術向中美集中的現象也越來越明顯”。反之,韓國半導體專利的急劇下降,和其作為專利注冊地的吸引力不足都令人倍感擔憂。
《中央日報》分析稱,從過去20年專利申請數量來看,中國“半導體崛起”的地位得到“認證”。據其報道,2003年,中國在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的半導體專利占IP5的14%,去年已經劇增至71.7%。
此外,從2018年至2022年,中國在這5年間的IP5半導體專利申請數(13.5428萬件)排名第一,遠超排名第二的美國(8.7573萬件),而這一數據是幾乎比15年前(2003-2007年)翻了5番還多。
報道還提到,在過去10年,中國在不僅在半導體小部件領域(材料、零部件、設備)獲得了很多技術專利,在舊型、通用半導體、最尖端半導體等領域同樣成果頗豐。不過,在衡量所有專利質量的被引用指數(CPP)上,中國為2.89,低于美國(6.96)和韓國(5.15)。
《中央日報》總結稱,由此可見,美國在先進半導體等技術專利的質量上占據優勢,而中國在半導體專利的數量上領先。報道援引韓國知識產權研究所研究員郭賢(音)分析稱,每個國家的專利申請數量是預測每個國家半導體產業增長潛力和市場擴張的重要指標,中國正在以數量增長為基礎,謀求質的巨變,CPP較高的韓國不能掉以輕心。
將視線回到韓國,《中央日報》認為,韓國在全球半導體領域競爭中的“弱勢”越加明顯。
據報道,過去5年,韓國申請的半導體專利為1.8911萬件,與中美差距較大,僅略高于排名第四的日本(1.8602萬件)。同時,去年韓國半導體專利的IP5份額也從2003年的21.2%降至2.4%。《中央日報》在另一篇社論中擔憂,如果韓國半導體行業不進行一場“刻骨革新”,未來10年內甚至可能會被日本超越。
大力減稅,培養人才
為了從國家戰略高度扶持半導體產業發展,韓國政府為相關企業提供稅收減免、擴大金融和基礎設施等相關支援。當日,就今年將到期的半導體投資減稅政策,韓國總統尹錫悅表示,政府將延長相關法律的有效期,今后會繼續實施投資減稅政策。
據了解,韓國2022年12月通過韓國版《芯片法案》——《K-Chips Act》,為在韓國國內投資的半導體和其他科技公司提供大幅稅收優惠。大公司的稅收減免從8%提高到15%;對于規模較小的公司,稅收減免從16%提高到25%。2023年內,針對比此前三年的年均投資額多出的部分,給予10%的抵稅優惠。巨額的減稅,是促使三星電子及SK海力士在韓國半導體領域一擲千金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人才培養方面,韓國計劃在平澤投資5000億韓元,到2029年建立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平澤校區,打造包括下一代設計研究中心、元件研究中心等在內的下一代半導體研發集群。為了適應行業所需,韓國將增加半導體相關大學專業的人員名額,計劃培養約3萬名本科人才,以及約3700名碩士、博士人才。另外,韓國還將科學簽證期限從最長1年延長至10年,提高海外研究人員留駐韓國的可能性。
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長官李宗昊表示:“為了成功構建半導體超級集群,我們希望傾聽現場的聲音,通過確保超領先技術和優秀人才,為在國家間的半導體競爭中取得領先奠定基礎。”
中國半導體產業前景
隨著信息技術和智能科技的迅猛發展,半導體產業作為支撐這一發展的核心產業之一,在中國的發展前景備受關注。那么,國內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前景究竟如何呢?
首先,我們不得不承認,當前國內半導體產業在全球范圍內的地位和影響力仍然相對較弱。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半導體產業起步相對較晚。然而,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國內半導體產業正邁向一個全新的階段。
在政策層面上,中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例如,《中國制造2025》提出要加快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加大對半導體技術研發和創新的支持力度。此外,政府還鼓勵國內企業進行跨境并購,加強合作與競爭力提升。這些政策的出臺將為國內半導體產業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遇。
其次,國內半導體產業的研發實力也在不斷提升。中國已經培育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設計公司,并且在過去的幾年里,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和成果。例如,在5G通信領域,中國企業已經推出了多款自主研發的芯片,并且迅速躋身全球前列。這表明國內半導體產業在核心技術上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力。
此外,中國市場龐大的消費需求也為國內半導體產業提供了巨大的機遇。據統計,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生產和消費國家,市場需求龐大。隨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的興起,對于高性能、低功耗的芯片和集成電路的需求將持續增長。這為國內半導體企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和發展平臺。
然而,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中還面臨著一些挑戰。首先,與國外先進半導體企業相比,國內企業在核心技術、工藝制造和設備研發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技術人才匱乏也是一個制約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國內企業需要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