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中國最被低估的半導體大省
北京時間12月18日23時59分,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截至目前,地震已造成部分水、電、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受損。
大多國人對于甘肅的認識,基本上都停留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絲綢之路、莫高窟,很難把這個存在感不太強的西北省份與芯片、集成電路聯系在一起。
事實上,甘肅的GDP排名雖相對靠后,卻在我國最卡脖子的集成電路領域,做到了中國大陸產量前三,這不得不說是個奇跡。
那本次地震會對甘肅的半導體產業造成怎樣的影響?
長征五號B遙四運載火箭 | 圖源@酒泉發布、人民日報
1、影響如何?
短期來看,一旦停電停水,將對工廠生產造成極大的干擾,因為通常芯片加工廠的生產線要 24 小時連續運轉,一些大型設備的開啟就要十幾個小時,突然斷電會打亂原本的計劃,并造成設備損傷。
“無論是地震還是停電停產,芯片工廠不是通電后就能馬上生產,開始恢復生產后,都需要對整個生產線的所有工藝環節、步驟進行溫度、數據的重新調試,僅調試需要的時間就很難準確預估。”西安工業大學微電子技術實驗室工程師魏冬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圖源 | 攝圖網
以2022年福島大地震為例,當年地震直接導致信越化學的福島白河工廠停產,瑞薩電子在日本的22 家工廠關閉了三分之一,產能損失 40%。并間接引發半導體市場的動蕩,如上游漲價、下游搶料搶貨。
2021年5月21日晚和5月22日凌晨,云南大理州漾濞縣和青海果洛州瑪多縣分別發生最高震級6.4級地震和7.4級地震。在該次地震中,隆基股份、中環股份等企業的生產運營受到一定影響。
目前,尚未有甘肅當地的集成電路企業披露在地震中的受影響程度。
據第一財經報道,或由于廠房距臨夏州有一定距離,靖遠煤電、甘肅能化、中核鈦白、金徽酒等企業均表示,本次甘肅地震對其生產運營未造成影響。
2、厚積薄發的集成電路產業
根據觀研報告網數據,2023年1-9月,我國集成電路累計產量排名前三的省市分別為江蘇省、廣東省、甘肅省,產量分別為7195499萬塊、4772316萬塊、4296367萬塊。
今年前9個月各省集成電路產量數據 | 圖源觀研天下
甘肅的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較早。
上世紀六十年代,恰逢中國大規模的三線建設,許多工廠從沿海遷往了內地。第四機械工業部(簡稱四機部)便在甘肅秦安成立了永紅器材廠(749廠)和天光集成電路廠(871廠)。
這些集成電路廠,生產各種型號的電子元器件、電路板等,為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等中國航天事業做配套。自成立后的20多年里,749廠和871廠一直過著波瀾不驚的日子。
改革開放后,甘肅兩大集成電路企業被推向市場,在激烈的競爭中,陷入了困境。
以永紅器材廠為例。
1994年底,48歲的肖勝利被任命為永紅廠廠長。
肖勝利上任伊始,便深入一線,了解生產現狀,最終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將當時僅有的資金集中起來,投入發展集成電路封裝生產線。
與此同時,他還不斷奔波在路上,一邊爭取省市相關部門的政策和資金支持,一邊學習引進先進的集成電路生產線。
在此期間,永紅廠從秦安搬遷到了天水,并經過改制重組,更名為華天科技。
2007年,華天科技成功上市,為其此后躍升為中國大陸第三、世界第七的芯片封裝測試巨頭打下基礎。2023年前三季度,華天科技頂住行業下行壓力,實現營收80.68億元。
除了龍頭華天科技外,甘肅還擁有天光半導體、華洋電子等骨干企業,近些年集成電路產業增速持續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根據《甘肅省“十四五”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
“十三五”期間,全省電子信息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形成以華天電子科技園為核心,以集成電路封裝測試為主導,帶動集成電路設計、芯片制造、模具、封裝材料等上下游企業不斷匯聚、延伸的產業鏈條。
甘肅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要搶抓新一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在其新時期的諸多工作任務中,還包括:
推動集成電路產業延鏈補鏈,鼓勵企業與長三角、珠三角、京津環渤海等地區相關企業合作,穩步提升集成電路設計制造能力,培育以集成電路封裝測試為主導,以芯片設計制造、引線框架、專用設備、半導體封裝材料等配套的產業體系,集成電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力爭突破300億元,實現產業規模和效益翻一番。
3、進擊的新能源產業
在穩固原有的集成電路產業優勢同時,甘肅還抓住了新能源的東風。
甘肅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
立足我省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統籌鋰電原材料資源開發利用,鼓勵有實力的企業收購國內外礦產資源,建立本地原材料供應渠道為企業提供競爭優勢。
支持鋰電材料生產企業實施產業升級技術改造,建設綠色智能工廠、智能車間,實施清潔生產,做優鋰電正極、負極材料,培育鋰電池隔膜、電解液生產企業,做強做長鋰電池產業鏈,著力打造國內動力鋰離子電池用三元前驅體產品生產基地和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產基地。
加快推進光伏產業發展,支持企業圍繞新型光伏電池和組件開展技術攻關,推動硅料加工、晶硅切片、光伏玻璃、光伏組件、匯流箱、薄膜、逆變器、系統集成及電池制造設備等光伏制造全產業鏈發展。力爭到2025年鋰電和光伏產業規模達到50億元。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甘肅礦產資源豐富,其中,金昌鎳儲量居世界第三,銅、鈷礦產儲量居全國第二,具有發展新能源電池材料及電池產業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吸引中科電氣、龍佰集團、中國寶武等優秀企業項目落地甘肅。(鋰、鎳、鈷是三元鋰電池的核心元素)
“生產電池的銅箔、鎳帶等77%原材料能夠實現本地供應,大大節約了生產成本。”甘肅金宏翔新能源公司技術研發部部長凌安璋接受采訪時表示。
12月2日,甘肅金拓鋰電新能源有限公司2GWh磷酸鐵鋰儲能電池項目正式投產,其與在4月份順利投產的甘肅金宏翔新能源公司,形成日產數十萬支新能源動力電池的生產能力,成為拉動金昌新能源電池產業的“雙引擎”。
甘肅鋰電池基地分布情況 | 圖源中商情報網
目前,總投資300多億元的30多個新能源電池及電池材料項目陸續建成投入生產,項目全部建成后,新能源電池所需的30余種原輔材料本地供給率將達到80%以上。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初,甘肅鋰電池產業基地14個,其中金昌市最多達7個,蘭州市3個,白銀市2個,嘉峪關市、天水市各1個。甘肅鋰鹽產能規劃約1萬噸,正極材料產能規劃約50萬噸,負極材料產能規劃約50萬噸,動力及儲能電池產能規劃約42.5GWh,鋰電回收產能規劃約5萬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