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打壓手段再升級,AI芯片受影響,國產GPU得加快速度了
美國政府于10月17日更新了針對人工智能(AI)芯片的出口管制規定,包括限制向中國出口更先進的人工智能芯片和半導體設備,這些措施將在2023年11月16日生效。
根據最新的規則,英偉達包括A800和H800在內的芯片對華出口都將受到影響。同時,美國還將壁仞科技、摩爾線程、超燃半導體等13家中國科技企業列入“實體清單”。10月18日多家涉事公司對《證券日報》記者回應稱,正在加速與產業鏈企業溝通,評估潛在的影響。
AI芯片管制措施升級
日前,華泰證券研報顯示,美國商務部計劃出臺新的芯片出口管制措施,對中國市場的人工智能芯片銷售實施更嚴格的限制,管制措施將在公示之日起30天后生效。新管制措施將限制英偉達銷售專門為中國市場設計的芯片A800和H800,AMD和英特爾等預計也將受到沖擊。此外,新規擴大了限制進入中國的設備清單,包括一些DUV光刻系統。應用材料、LamResearch和KLA等半導體設備公司或受制約。
消息曝出后,相關海外個股集體下跌,北京時間周二晚間英偉達一度跌超7%,截至收盤仍跌4.68%,而英特爾、AMD分別收跌1.37%、1.24%。
對此,英偉達對外回應稱,事件不會對其收益產生立即的實質性影響,但可能會對其長期發展造成損害。此前,英偉達曾在八月的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披露,數據中心方面,中國的銷售額占20-25%。
分析指出,去年10月美國實施原有的AI芯片管制規定后,英偉達推出H100和A100閹割版,分別為H800和A800,處理速度約為對應芯片的70%,它們仍可用于人工智能應用上。新限制則以“性能密度”(以每平方毫米的浮點運算次數來衡量)取代芯片間通信速度,旨在阻止公司尋找“繞過”方法。同時,新規豁免大多數消費半導體,包括用于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和游戲的消費級芯片。
13家企業被納入實體清單
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周二在《聯邦公報》刊登了一份定于10月19日發布的行政措施,決定將13家中國公司添加到出口管制名單中,也就是所謂的“實體清單”。這13家中國公司包括北京壁仞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光線云(杭州)科技有限公司、摩爾線程智能科技(北京)有限責任公司、超燃半導體(南京)有限公司等。這些實體清單是由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制定的貿易黑名單,一旦列入該名單的企業,需要獲得美國商務部的單獨許可,才能購買美國受管制的技術或貨物。
這一措施的出臺,表明美國政府對中國高科技產業的打壓仍在持續。這13家中國公司的產品可能涉及到美國的技術或貨物,因此被視為潛在的安全威脅。此舉是美國政府對中國科技領域的最新限制措施,也是對中國企業不斷增強的技術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回應。
北京壁仞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是一家人工智能領域的初創公司,其主營業務是AI芯片的研發和銷售。該公司曾研發出首款基于自主指令系統“壁立仞”的AI芯片,并在業界獲得了不少關注和認可。而光線云(杭州)科技有限公司則是一家云計算和人工智能軟件企業,主要面向國內外企業提供技術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摩爾線程智能科技(北京)有限責任公司則是一家GPU芯片制造商,其主要業務是提供高性能計算和人工智能解決方案。超燃半導體(南京)有限公司則是一家半導體設備制造商,主要產品是應用于航空航天、通信等領域的高端半導體設備。
這13家中國公司雖然在不同領域有著不同的業務和特點,但它們有一個共同點:都涉及到高科技領域。而這些領域正是美國政府對中國實施技術封鎖和限制的重點領域。因此,這些公司的產品和技術被視為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威脅,而被列入實體清單也就不足為奇了。
美國政府對中國企業的限制措施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在過去幾年中,美國政府對華為、中興等中國企業的打壓不斷加碼,并限制了它們在美國市場的業務和合作。此外,美國政府還對一些中國科技公司的投資進行了審查和限制,并對它們的產品和技術實施了出口管制。
盡管如此,這些限制措施并不足以遏制中國企業在科技領域的迅速發展。相反,這些限制反而激發了中國企業的創新精神和自力更生意識。華為和中興等企業已經開始加大研發投入,推出更多自研技術和產品,并逐步實現供應鏈的多元化。同時,中國政府也在加強對國內高科技產業的扶持和鼓勵,推動自主創新和國產替代。
進一步影響人工智能等高性能計算芯片領域
目前,ASML(阿斯麥)、英偉達等多家半導體巨頭已經確認,美國政府已正式公布了更新后的關于先進計算和半導體制造設備規則,增加了對先進芯片制造技術的出口限制。這些規定將在公布30天后生效。
此次,針對人工智能(AI)芯片的出口限制措施及管制規定,內容接近500頁。限制措施新增多項,包括限制超過一定“性能密度”水平的芯片、要求企業獲得向40多個國家/地區出售芯片的許可證、限制一些國家/地區的設備清單中添加了一些深紫外光刻系統等。
“美國方面此次將限制的重點放在運算效能上。如即使芯片的整體性能沒有超過限制標準,但是其中一部分SoC單元上的‘性能密度’水準超過了限制標準也不行。這對于中國目前一直在發展的Chiplet(晶粒或者小芯片)技術路徑的影響非常大。基本上堵死了通過Chiplet將一部分高性能計算的單元組合成不違反之前限制規則的大型芯片的模式。”元禾半導體首席專家李科奕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此次新規豁免了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和游戲中使用的大多數消費芯片。所以,目前看來,管制措施升級后,其影響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等高性能計算領域。
“新增的半導體禁令覆蓋了目前需求最旺盛的H800和A800GPU,對極度依賴算力的大模型訓練影響較大,涉及GPU計算的科學計算也會受到影響。一些籌建中的智能算力中心,可能會面臨無法采購的困難。”南京大學高性能計算中心高級工程師盛樂標對《證券日報》記者稱。
同時,Chiplet受限也將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專業高性能計算芯片的設計創新,影響服務器、AI計算等領域的企業創新能力的構建。
李科奕認為,英偉達、AMD(超威半導體)此前針對中國市場推出或者即將推出不同整體性能的“特殊”計算芯片(主要是GPU),現在這些供應商需要評估銷售給中國的GPU和其它計算芯片是否符合新規。這對于基于英偉達和AMD芯片構建AI計算能力的產品公司影響很大。還有一點需要引起警惕的是,按照新的管制措施,從事GPU等計算芯片設計的企業,在設計上將進一步受限,并且按照裸片面積的單位算力評估,一定程度上會限制國產計算芯片的流片。因此,國內從事相關芯片設計的企業自研速度將會不可避免地加快實施,限制措施擴大將激發中國相關芯片設計企業從底層架構創新到3D封裝等全面國產化,包括采用專用計算芯片替代通用的GPU芯片。
發展國產GPU等大算力芯片勢在必行
美國政府此次對人工智能芯片的出口管制升級,對中國相關產業發展有何影響?中國主要的互聯網大廠、云服務廠商基本都依賴英偉達的GPU。尤其是近年來隨著ChatGPT的出圈,國內各大互聯網公司、AI企業都在大力自研AI大模型產品,這更是加大了對英偉達GPU的需求。由于去年A100就已經被禁,今年上半年各大互聯網廠商都在爭相采購A800。
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新規對各大廠商短期的影響倒是不明顯。多家廠商對媒體表示,已經提前接到消息,不少廠商已經預先進行囤貨。一家服務器廠商的內部人士表示,公司囤了足夠的量。騰訊、百度等大廠也囤貨充足。
一家上市公司17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向其供應商采購了75臺H800及22臺A800現貨。該公司對媒體表示,已經在兩周前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國內一些大模型創業企業也已經提前做了準備,比如智譜AI,該公司表示公司囤貨充足。
不過依靠囤貨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有廠商表示,雖然吞了足夠的量,不過未來還是有很大壓力。美國此次新規的發布意味著其對我國算力的進一步遏制,這對如今備受重視的大模型的發展也將會有所限制。從長遠來看,國產GPU等大算力芯片的發展才是關鍵。
事實上,過去這些年美國不斷升級出口管制,國內企業已經逐步傾向于采用國產芯片,國內的芯片企業也在政策的支持下,下游企業更多的采用下,技術和產品也得到更多迭代,發展越來越好。
比如,智譜AI雖然屯了足夠的芯片,同時它也為配合國產GPU發展,同步落地GLM(通用語言模型)國產芯片適配計劃,可適配10余種國產芯片等。
當前,國內已經有一些芯片可以支持大模型的訓練和推理,長此發展下去,未來的性能、生態也一定會越來越成熟。從美國此次新規將壁仞科技、摩爾線程等公司列入實體清單,可以看出美國對中國GPU芯片快速發展的擔憂。當然這也意味著,未來中國大算力芯片的進一步突破,也將面臨著更大的困難,這需要設備、制造等產業鏈各環節的同步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