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開始對生態圈加大“攻勢”,未來將無處不在
RISC-V不再滿足于顛覆CPU行業。它正在對集成到SoC或先進封裝中的每一種處理器發動戰爭,這是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將面臨來自財力雄厚的研發運營商及其構建良好的生態系統的激烈競爭。
當RISC-V International(RISC-V國際基金會)的首席執行官Calista Redmond在去年的峰會上說“RISC-V將無處不在”時,大多數人可能認為她在談論CPU。很明顯,該組織打算推動RISC-V進入在服務器和深度嵌入式設備中。但該組織的目標遠不止于此。
隨著RISC-V International最近完成的安全和加密標準工作,這一愿景開始形成。RISC-V International正在組建小組,并審查捐款,以增加對矩陣乘法的支持,這是GPU和AI處理器的基本功能。
半數成員是中國企業
美國喊話閉源
目前,RISC-V的生態系統不斷擴大,已經有包括英特爾、高通、華為海思、寒武紀等在內的眾多企業和組織加入其中。在中國,RISC-V的發展可謂迅猛。尤其是在美國對中國的芯片禁運和打壓加劇的情況下,RISC-V憑借著其開源、自主可控的特性成為了中國芯片產業的重要選擇。中國多家芯片企業紛紛加入RISC-V陣營,包括海光、展訊、瑞芯微等,同時也在RISC-V標準化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RISC-V的開源和自主可控特性也讓中國避免了受制于美國芯片技術的局面,形成了對抗美國芯片技術壟斷的勢頭。
然而,美國的喊話和威脅并不能阻擋RISC-V架構在全球范圍內的發展。事實上,美國的芯片巨頭們也在積極布局和投入RISC-V的研發和生態系統建設。無論是對于中國還是全球芯片產業而言,RISC-V的開源和自主可控特性都是其價值所在,也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科技創新和共享才能促進產業的共同發展。RISC-V作為一款開源芯片架構,其發展和生態系統的壯大將會給全球芯片產業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中國廠商推動RISC-V生態系統快速發展近年來,計算機架構領域迎來了一股新的熱潮,RISC-V架構憑借其開放、免費和可定制的特性,成為了行業內的矚目焦點。作為一種開放的指令集架構,RISC-V架構的設計原則是簡單、模塊化和可擴展,它提供了不同的指令集擴展,可以根據特定應用的需求進行配置和定制。
這使得RISC-V架構在嵌入式系統、物聯網設備和高性能計算等領域受到廣泛關注和采用。RISC-V的開源特性使得任何開發者和國家機構都能參與其中,并為其提供了快速發展的機會。越來越多的公司和組織開始采用RISC-V架構來設計和開發處理器芯片,推動了RISC-V生態系統的快速發展。
在中國市場,中國廠商占據了全球RISC-V生態的核心話語權。例如,在2018年,中國RISC-V產業聯盟成立,推動了RISC-V產業生態的發展。2023年8月,RISC-V工委會成立,引導RISC-V產業鏈協同發展,該工委會背后還得到了國家的支持。下至企業,上至國家都在全力發展RISC-V,最終促使RISC-V在中國市場崛起的局勢。眼看RISC-V架構的崛起勢不可擋,且中國廠商占據了RISC-V生態的半壁江山,美國無法坐視不管。
外媒報道稱,美國揚言要讓RISC-V閉源,并加強對其進行管制。然而事實已經證明,美國的這一行動是來得太晚了。在RISC-V基金會中的3664多家會員單位中,來自中國的企業和機構占到了一半的數量,其中像阿里、華為、騰訊和紫光展銳這樣的高級會員更是占據了一半以上的比重。這表明美國在RISC-V項目中的話語權已經不如中國。
雖然RISC-V項目起源于美國,但相關的標準制定、技術貢獻和未來的發展方向有很多都是由中國企業來決定的。
RISC-V的軟件生態之路步伐加快
談及RISC-V的發展,“生態建設”問題總是備受關注,到底應該如何理解RISC-V的生態問題?
Calista Redmond認為,生態問題是技術問題,也是市場的問題,商業化的問題?!癛ISC-V生態系統當中最重要的是利益相關方,工程師、學生、中小企業、跨國企業,以及硬件生產廠商、軟件生產廠商以及各種工具放都被包括正在內,利益相關方之間的匹配十分重要”,Calista Redmond補充道。
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副所長武延軍則從另一個維度對生態進行了解讀:生態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發展到一定程度才開始出現的。
“早期的RISC-V處理器主要集中在微控制器這一層面,嵌入式領域的生態非常小,甚至不存在,但隨著處理器能力不斷升級,從PC到筆記本、再到服務器,越來越的應用能夠給予RISC-V運行,生態才真正開始顯現?!?/span>
對于芯片而言,必須具備對應的編譯工具鏈才能發揮出指令集特性,傳統意義上打造工具鏈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由廠商自己開發私有工具鏈,并推出一款開發平臺與工具鏈匹配,另一種是大家共同打造公共工具鏈,私有部分以二進制的方式提供。
工具鏈短缺曾是RISC-V生態建設的關鍵問題。
武延軍表示,大約在2020年,大家開始意識到RISC-V生態建設中軟件已經變得更為重要,優先級上升,緊接著相應的軟件社區,例如Fedora、Adoba、以及國內的OpenEuler社區陸續關注RISC-V并為其提供相應的支持,其中工具鏈被擺在重要位置。“RISC-V工具鏈有大約90%都是大家共同打造的,這對RISC-V來說是更加合適的方式”,武延軍說道。
值得一提的是,近兩年已經有以平頭哥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大量參與RISC-V的SIG組中,擔任TG(Task Group)和HC(Horizon Committee)的主席,在RISC-V國際生態領域中發揮作用。
不過需要明確的是,雖然參與工具鏈建設的成員越來越多,功能也越來越完善,但指令集本身在不斷發展,工具鏈也需要需要往前發展,短缺的問題并未完全解決。
何時能夠成功?
盡管如此,RISC-V完全是為了實現創新。Hauck說:“我們所看到的為什么傳統解決方案是目前最好的解決方案,很多都是歷史性問題?!??!爸悄芗軜嫀熀椭悄苘浖_發人員真正發揮其專業知識的地方將是RISC-V型環境?!?/span>
它始于一種共同的需求。西門子EDA首席產品營銷經理Andy Meyer說:“如果有需要,人們會聚在一起合作,RISC-V就是合作。”?!澳憧梢钥吹揭粋€又一個例子,世界各地正在發生各種不同的倡議和聯盟。生態系統會不斷發展,但在商業方面和支持社區之間存在平衡。”
這可能會帶來一些商業挑戰,尤其是在投資回報率很低的情況下。Hauck說:“RISC-V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趕上并與現有的產品和生態系統競爭?!?。“但你會開始看到,對于某些應用程序,如果有合適的公司支持,RISC-V處理器沒有理由不成功。有很多優秀的軟件開發人員。他們最終會成功,因為社區已經擁有了創新所需的所有工具?!?/span>
那么,我們需要多長時間才能看到RISC-V GPUS和AI處理器呢?Himelstein說:“如果你想在一個非GPU的世界里擁有合理的人工智能功能,那么你今天就已經擁有了。但是,這些團體一直要求的矩陣和所有其他東西的完整補充可能會在大約一年半后出現在基本的東西上,然后可能在三到四年后出現在更高級的東西上?!?/span>
增量方法可以更快地使用工件。Fujie Fan說:“與其將整個GPU產品標準化,不如將每個GPU功能分別標準化。至于AI能力,我們認為正在進行的RISC-V矩陣擴展是IC設計師的更好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