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十大芯片代工廠,中國大陸有3家,其優劣勢分析
按照機構的數據,2023年全球前10大芯片代工廠中,有三家中國大陸的企業上榜,分別是中芯國際、華虹集團、晶合集成,分別排在全球第5、6、10名。
其份額分別是5.6%、3%、1%左右,合計起來也達到了10%,差不多占全球的十分之一,別小看了這十分之一,也算非常不錯的了,只比中國臺灣、韓國差了。
那么問題來了,中國大陸這三大廠商,分別有什么優勢、劣勢?大家最擅長的又是什么工藝?畢竟在芯片代工領域,可以說是強者愈強,強者通吃的,這些排名靠后的企業,怎么來保證自己活下去,活的滋潤呢?
先說中芯國際,中國大陸最牛的芯片代工企業,對外公開的工藝是14nm,不過實際是多少,誰也不清楚,有說7nm,也有說N+1、N+2什么的。
中芯國際的優勢是在中國大陸是最先進的,同時產能也大,布局也早,再背靠中國大陸這個大市場,而劣勢則是工藝不如臺積電等,同時目前被打壓,14nm以下的設備受限。
再說華虹集團,是中國大陸第二大代工廠,不過工藝相對中芯國際又落后一些,目前還在40nm工藝,則營收占比最高的,則是130nm這種。
華虹集團的優勢是特色工藝,它是全球領先的特色工藝晶圓代工企業,也是行業內特色工藝平臺覆蓋最全面的晶圓代工企業,“特色IC+功率器件”是華虹的戰略目標。這些特色工藝不需要先進制程,但對技術要求比較高,這也是華虹的優勢所在。
缺點是什么呢?一是工藝不夠先進,最先進的技術才是40nm;二是市場份額不大,才3%左右,所以抗風險能力不那么強。
最后說晶合集成,市場份額就更低了,才1%左右,偶爾還被擠出前10名,偶爾又殺進前10名,晶合集成成立時間不長,2015年才成立。
技術當然也不是很先進,主要集中在150nm~90nm,目前55nm還沒全面量產,只是在試產之中。
晶合集成的優點是什么呢?那就是在液晶面板驅動芯片代工領域,晶合集成全球市占第一,在本土驅動IC 20%的全球市占率中,晶合集成貢獻了超八成產能。
缺點自然也是工藝不夠先進,同時客戶比較單一,有被替代的風險。
不過,任何一家進入全球前10的企業,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特點,真要被替代,也沒那么容易,再加上中國大陸市場巨大,而這也是中國大陸這些企業的立身之本。
但不可否認的是,芯片產業越到后面,拼的就是技術、運營,所以技術如果不夠先進,風險還是比較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