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這么火爆,周邊產品當然也是狂飆,除了第三方之外,華為自己也推出了眾多針對Mate60的官方手機殼、膜等產品,深受消費者的好評。
而與往常機型的周邊產品相比,這次的Mate60系列,有一個專享的手機殼,叫做“微泵液冷殼”。
這個殼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呢?從名字就可以看出端倪來,這個殼的主打就是降溫,采用“微泵液冷技術”,利用微型泵將液體循環輸送到手機背部的散熱片上,通過換熱將手機產生的熱量帶走。
別小看了這個殼,它是有黑科技的,不需要外接電源,就可以根據手機的溫度變化自動調節流量和壓力,真正的達到智能化溫控的效果。
那么問題來了,為何偏偏針對Mate60,要推出這么一個專享的降溫手機殼?有數碼博主表主表示,麒麟9000S芯片很強勁,但因為工藝和架構相對不是那么先進,所以發熱會相對略大了一點點,所以這個“微泵液冷殼”,能派上用場。
事實上,過去的這些年,其它所有手機都是如此,芯片性能是越來越強,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個越來越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手機越燙。
而為了解決手機發熱問題,廠商們也是操碎了心,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一方面是增大散熱板的面積,還有各種新材料,什么石墨烯、液態金屬和寺,另外則是推出各種新技術,比如華為的“液冷散熱技術”、小米的“環形冷泵散熱系統”……
而消費者們,散熱方法則更是千奇百怪,甚至連背夾式散熱風扇這種嚴重影響手感和體驗的方法,都使上了,不得不說手機發燙真是愁死人啊。
從原理上來講,手機發熱的罪魁禍首當其沖是芯片,因為當處理器高速運行,就會產生熱量,而產生的熱量會傳導到機身上,而當機身溫度高于體感溫度時,就會讓人感覺到明顯發熱。
根據最基本的能量守恒定律了,芯片性能越強,發熱就會越厲害,沒有一顆芯片能夠在提升性能的同時,功耗還會下降的,因為這是反科學的。
而這些年手機芯片工藝從10nm進入到7nm,再5nm,如今蘋果的A17 Pro芯片已經是3nm了,肉眼可見的在進步。
工藝進步的同時,性能提升了,跑分成績也越來越高了,但功耗也越來越大了,溫度自然也越來越高了。
另外一方面,手機發熱也與ARM架構有非常大的關系。
我們知道以前ARM架構的手機芯片,大多是二簇設計,即4+4這樣的8核架構,其中有4顆大核,有4顆小核,兼顧性能與功耗。
后來ARM發現4+4這樣的二簇設計,在性能上還是不太夠,于是搞出了超大核,然后高通、聯發科等廠商,就有了1+3+4這樣的三簇芯片設計,一顆芯片中有1顆超大核+3顆大核+4顆小核。特別是ARM V9架構發布后,基本上都是這種三簇式設計,一切為了性能往前沖。
其中超大核是火力全開,負責計算,再有3顆大核配合來計算,然后熱量更是蹭蹭蹭的往上飆。
特別典型的是2022年,高通驍龍8Gen1芯片、蘋果A15芯片、三星Exynos 2100等芯片集體發熱,而三星、臺積電紛紛表示,自己的工藝沒問題,主要還是ARM設計的問題,把鍋甩給了ARM。
事實上,除了三簇設計,現在的手機芯片廠商,為了提高性能,更是死命的提高運行頻率,比如蘋果的A17 Pro芯片,運行頻率就高達3.8GHz,已經不輸桌面CPU的頻率了。
而華為Mate60中的芯片麒麟9000S,采用ARM V8架構,1+3+4三簇設計,1 個2.62GHz超大核+3個2.15GHz大核+4個1.53GHz小核組成,也是魔改出一顆超大核用來提高性能。
而目前的ARM芯片,均采用三簇設計,再加上高頻率,以及考慮芯片本身的工藝,發熱是真不奇怪,不發熱才是真奇怪。
手機內部空間小,只能是被動降溫,連風扇都沒有,自然是壓不住溫度的,所以大家在使用時就能感覺到發燙了。
當然,手機發熱還與系統、APP有關。現在的手機系統,功能多,體積大,運行時當然非常吃性能,而現在的APP也是如此,動不動幾個GB的體積,各種特效,讓芯片時刻保持著高速運行,自然也會產生大量的熱量。
這些原因交集在一起,就集體造成了如今手機越來越熱的現象。
說真的,手機上各種散熱黑科技,大面積的散熱板、各種液冷技術、降溫手機殼等,都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屬于“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類型。只要芯片依然按照現在這個趨勢發展下去,散熱一定會跟不上芯片的發展節奏。
在我看來,要想解決手機發熱的問題,關鍵還是從芯片、系統、生態來入手,這才是治本的辦法。
特別是在芯片方面,不能一味追求性能,應該尋找性能與功耗的平衡點,調整現在ARM架構下的這種超大核+大核+中核的設計,更不能為了性能而魔改頻率,特別是魔改提升頻率這種,有大馬拉大車之嫌疑,會導致發熱更嚴重。
如果有可能的話,直接拋棄掉現在的ARM架構,選擇更為優勢的其它架構,或能徹底的解決ARM芯片發熱問題。
特別是在國內,目前ARM已經對華為、飛騰等廠商,斷供了最新的ARM V9架構,大家還停留在ARM V8架構,相比起最新的V9架構,更為老舊,迭代很困難,劣勢更明顯。
而基于ARM V8架構,性能本來相對就差一些,還不能使用ARM最新的IP核,那么要基于ARM V8做出性能更強的芯片,就得大改,比如提高CPU運行頻率,再比如魔改CPU核等等。
而這些改動,最終都會導致芯片發熱更嚴重,所以國內使用ARM架構的廠商,特別是被斷供了的芯片廠商,要想從芯片這一塊解決發熱問題,面臨的困難會更大一些,也許放棄ARM架構,選擇更合適的芯片架構,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當然,除了在芯片上進行優化之外,還要精簡系統,給CPU減負。
此外還要嚴控APP,治理生態,那些體積大,功能臃腫,運行緩慢,甚至不斷的后臺啟動,讀取用戶信息的APP,要嚴厲進行打擊。
通過這些手段,相信手機發燙現象,會有很大的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