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存儲行業,無外乎兩個詞:減產、漲價,中游供應商最慘
受高通貨膨脹、消費電子需求疲軟等因素影響,存儲市場發展“遇冷”,鎧俠、美光等原廠陸續于去年第四季度啟動減產,2023年三星宣布加入減產行列。不過,由于市場需求持續衰弱,2023年存儲市況仍未復蘇,價格不斷下跌,廠商業績承壓。
這一背景下,部分存儲廠商期望通過繼續減產維穩價格,推動市場供需平衡。
近日,臺灣地區《工商時報》等媒體報道,DRAM廠商南亞科將跟進大廠減產策略,調整產能、降低稼動率、彈性調整產品組合和資本支出,根據客戶需求和市場變化動態調整,以應對市場疲軟,預計產能將動態調降20%以內。
此前,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集邦咨詢調查顯示,受惠于DRAM供應商陸續啟動減產,整體DRAM供給位元逐季減少,加上季節性需求支撐,減輕供應商庫存壓力,預期第三季DRAM均價跌幅將會收斂至0~5%。不過,由于供應商全年庫存應仍處高水位,今年DRAM均價欲落底翻揚的壓力仍大,盡管供給端的減產有助季跌幅的收斂,然實際止跌反彈的時間恐需等到2024年。
至于NAND Flash,TrendForce集邦咨詢近期調查顯示,為應對需求持續減弱,三星已宣布9月起擴大減產幅度至50%,減產仍集中在128層以下制程為主,其他供應商預計也將跟進擴大第四季減產幅度,目的加速庫存去化速度。
隨著NAND Flash原廠擴大減產幅度,集邦咨詢預估第四季NAND Flash均價有望因此持平或小幅上漲,漲幅預估約0~5%。不過,若NAND Flash漲勢要延續至2024年,仍仰賴持續性的減產,以及需觀察Enterprise SSD采購訂單是否會大幅回補。
存儲大廠再醞釀漲價
據《韓國經濟日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三星近期與客戶(包括小米、OPPO及谷歌)簽署了內存芯片供應協議,DRAM和NAND閃存芯片價格較現有合同價格上調10%-20%。三星電子預計,從第四季度起存儲芯片市場或將供不應求。
手機廠商為何接受漲價?知情人士稱,這些廠商預計智能手機銷量有望增加,特別是在海外市場。
與此同時,三星還計劃以更高價格,向自家生產Galaxy系列手機的移動業務部門供應存儲芯片,以此反應移動芯片價格上漲的趨勢。
另據臺媒今日報道,三星、鎧俠及SK海力士等上游NAND Flash原廠已開始拉高晶圓合約價。由于中間通路及下游系統模組廠手中庫存低于正常季節水準,引發終端搶貨,消費性SSD、存儲卡,手機相關零組件如eMMC、eMCP價格全面走揚。供應鏈表示,目前平均漲幅約在個位數左右,由于部分存儲產品庫存水位相對較低,因此四季度漲幅有望上看雙位數。
TrendForce稱,韓國內存芯片廠商已決定提高其最新芯片的價格,漲價可能會持續到四季度。
該機構日前發布的另一篇研報顯示,NAND Flash Wafer合約價已在8月反彈,且隨著減產幅度擴大,客戶備貨力度有望回升,有效支撐9月NAND Flash晶圓合約價續漲。該機構預計,預計Q4 NAND Flash均價有望因此持平或小幅上漲,環比漲幅約0~5%。
還有業內人士透露,NAND閃存客戶不再削減訂單量,轉而開始增加訂單。
當然,漲價的風并非僅限于NAND閃存——在DRAM市場,得益于LPDDR5X等智能手機相關存儲新品帶動,DRAM芯片價格也開始逐步上漲。
中游承受雙重擠壓
對于上游存儲晶圓供應廠商漲價影響,處于中游的存儲器廠商承受著來自上下游的雙重擠壓。
A股存儲器龍頭江波龍某高管指出,自2023年第二季度以來,存儲晶圓原廠穩住價格以及繼續擴大減產規模的意愿十分強烈,并從今年5月起調漲部分上游資源價格,但終端的接受程度和需求回暖跡象在二季度暫未明顯提升;隨著供需關系的不斷變化,在經歷艱難的磨底階段后,終端庫存水位逐漸恢復正常,價格回升趨勢將在行業供需博弈關系中逐步建立。
戴曉瑜表示,存儲模組廠商與上游原廠通常都是長期采購關系,在存儲低價期間一直都有根據各公司的生產計劃來采購原材料、進行備貨。在減產及改善盈利的訴求下,存儲原廠對漲價態度較為強勢,但下游實際需求還未完全復蘇,供需博弈狀況一直持續。
康盈半導體為深康佳旗下存儲平臺之一,公司創始人兼CEO馮若昊向記者表示:“上游減產通常需要六個月才能看到效果,考慮下游廠商在低價庫存持續消耗,以及年末節假日備貨需求,預計第四季度下游客戶有望接受新價格。”因此,當前處于中游的存儲廠商處于上下受擠壓的狀態。
A股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絕大多數存儲相關行業上市公司業績同比下降,同有科技、佰維存儲、大為股份等盈利降幅較大。江波龍今年上半年歸屬凈利潤虧損近6億元,佰維存儲虧損近3億元。但第二季度行業盈利、存貨周轉效率有所提升,瀾起科技、聚辰股份、兆易創新、江波龍等存儲上市公司盈利環比回升,或者降幅環比收窄;另外,存貨周轉效率有所提升,平均存貨周轉天數從一季度約253.42天降至二季度222.84天。
整體來看,下游市場中,手機、電腦等消費電子已經出現回暖跡象,細分品類穩中向好,而服務器市場依舊承受高庫存壓力。
A股存儲設計龍頭兆易創新高管在近期接受調研時介紹,在消費電子領域公司看到一些回暖的跡象,NOR Flash出貨數量逐月環比增長,出貨數量以及出貨容量均恢復到了較高的水平,另外,第二季度公司自研DRAM產品代工服務采購金額環比提升;希望下半年隨著庫存的繼續去化,能看到更多回暖跡象,繼續提升營收。
馮若昊表示,雖然當前消費電子整體需求疲軟,但細分市場也存在相對穩定機遇,其中包括智能穿戴市場,并且隨著智能手表等穿戴產品在向高端、低端兩極分化演進,對存儲提出不同需求;另外,網絡通訊市場中,WiFi 6作為網絡協議的最新版本已經開始落地,公司也在布局相應WiFi 6路由器的存儲產品。
戴曉瑜介紹,當前手機出現一些回暖,PC也環比好轉,但是服務器在過去疫情期間積累太多庫存,而主要購買力互聯網廠商采購減少,庫存調整需要一定周期;人工智能服務器的占比很小,對存儲市場的帶動作用相對有限。
國內廠商聚焦利基存儲,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我國存儲行業國產替代空間廣闊。目前,DRAM 和 NAND 主要由三星、SK 海力士、美光等海外廠商掌控,國內廠商市占率較低,國產替代空間廣闊。在 NOR 方面,我國本土企業已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
國內廠商多集中于利基型存儲。從存儲芯片的產品布局來看,海外巨頭多聚焦于 DRAM、NAND 主要領域等高端市場,業務重心在大容量存儲產品。而國內存儲廠商則主要布局于利基型存儲,包括利基 DRAM、SLC NAND、NOR Flash 等中小容量產品,代表廠商有華邦電子、旺宏電子、兆易創新、北京君正、東芯股份等。利基 DRAM 方面,華邦、兆易創新、北京君正規模較大;SLC NAND 領域,東芯股份為本土 SLC NAND 龍頭,;NOR 方面,領先廠商包括華邦、旺宏、兆易創新等。目前,由于利基型存儲競爭格局較為分散,且海外巨頭正逐漸淡出利基型存儲市場,隨著國產化需求提升,具備研發能力的國內存儲廠商將迎來良好的替代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