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第二曲線,大疆孵化新的獨角獸
關鍵詞: 自動駕駛
大疆車載商業化路線已開始五年
2019年大疆車載與五菱確認合作,并內部明確了車載業務的定位為智能駕駛領域Tier 1。
2020年,大疆完成車載領域的軟硬件解決方案,圍繞硬件與軟件全套解決方案展開。
今年4月,大疆正式對外發布智能駕駛業務品牌[大疆車載]。
目前,大疆車載旗下的業務包括L2和L3級別高速、城市道路智能駕駛系統和智慧泊車系統。
目前,大疆車載團隊的帶頭人是沈劭劼,他是香港科技大學-大疆創新聯合實驗室的負責人,
團隊的規模從起初不到10人逐漸擴大到近千人。
目前,大疆車載官方公布的消息顯示,已經和上汽通用五菱和大眾中國達成了合作協議。
有消息稱,大疆車載方案已經獲得了比亞迪定點,首款車型在海獅上搭載,提供不依賴高精地圖的城市NOA功能。
大疆進軍智能駕駛有其核心優勢
①有多年智能系統開發的積累和沉淀,有千萬級別出貨的智能系統設計研發量產能力。
②有軟硬件供應鏈高度垂直整合能力,提供軟硬一體的方案,并且可以根據客戶需求自由搭配。
③不依賴融資,無人機持續輸血,短期內沒有財務壓力,并且又有多年的無人機量產經驗。
大疆認為其研發方法論,完全可以沿用到智能駕駛領域。
在這點上,大疆車載倒是和特斯拉相似,都是第一性原理的貫徹者。
從整個行業看,大疆車載的低成本方案也會倒逼整個行業向低成本改良。
同時,大疆車載將姿態放的很低,更容易獲得車企青睞。
從無人機領域進入到智能駕駛,可以說是一個自然而然的決定。
大疆對自己的定義是機器人公司,不管是無人機還是智能駕駛,其技術核心都只是智能機器人技術的應用。
這意味著,大疆在無人機領域積累的技術研發方法論、供應鏈整合能力、智能系統的制造能力都可以遷移到智能駕駛領域,這其實也是大疆布局汽車業務的底層邏輯。
目前正準備接受首次外部融資
大疆車載團隊正在接受外部融資,據一投資人透露,大疆車載團隊認為,經過兩輪融資后其估值可達15億美元。
如果順利,這將是車載團隊首次接受外部融資。
今年年初,大疆車載部門正式拆分,成立于深圳市卓馭科技有限公司,目標在2024年之前實現財務指標轉正。
目前天眼查顯示,大疆車載所屬公司目前屬于成立于2018年7月的[深圳市卓見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該公司唯一100%持股的股東即為[深圳市卓馭科技有限公司],8月25日原股東大疆也已正式退股——切割掉關系,疑似為大疆車載獨立融資做準備。
重算法、輕硬件的最新智能駕駛解決方案
據大疆車載消息,7月27日,大疆車載正式宣布其全新一代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命名為[成行]。
該平臺已于今年4月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對外亮相,是一套純視覺智能駕駛系統。
最大的特點是以低至32TOPS的算力,7V/9V的純視覺配置;
通過強視覺在線實時感知、無高精地圖依賴、無激光雷達依賴,實現了包括城區記憶行車(32TOPS)/城區領航駕駛(80TOPS)在內的八大L2+智能駕駛功能。
[成行平臺]目前有7V和9V兩種方案,是很明顯的重算法、輕硬件的路線。
7V方案采用一對前視慣導立體雙目攝像頭、四顆環視魚眼攝像頭和一顆后視單目攝像頭,可以實現主動安全、記憶泊車、記憶行車和高速領航等功能。
而9V方案則多增加了兩顆側向感知攝像頭,提升了城區拐彎和側向的感知能力,對應也新增了領航城區功能。
兩個方案都將硬件壓縮到了極致,實現最大程度的硬件復用。
為了更進一步地降低成本,大疆車載并非靠硬件堆砌來實現自動駕駛能力,而是通過算法優化和量產精度來實現。
以此來看,純視覺方案是大疆車載打開市場的切入點,希望利用經濟車型實現以點帶面的目的。
案例:聯合寶駿開發智駕系統
2023款KiWiEV是大疆車載和五菱合作的產品,其使得智能汽車下探到了僅需10萬元的價格。
大疆車載和寶駿KiWi聯合開發的智能駕駛系統叫[靈犀智能]。
該系統主要的傳感器配置是:一套前視雙目攝像頭、4個環視魚眼攝像頭、1顆前向毫米波雷達、12顆超聲波雷達。
有行業人士評估,這套硬件的成本范圍在3000元-5000元,這個價格幾乎買不到一顆激光雷達。
大疆車載和五菱建立了一次默契度很高的合作,五菱甘當產品經理,讓大疆對軟硬件做了深度整合,保障技術能力順利實現。
下沉策略切入的優勢及挑戰
智能駕駛的產業在現在這個階段其實最關鍵的問題還不是分蛋糕、分主次,而是做普及、做推廣。
大疆的市場策略其實很清晰,就是把在無人機領域低價走量的經驗復制過來。
先用最低的成本把產品做出來,讓消費者感受到智駕是什么,不走預埋硬件,再OTA的路。
大疆的策略正是對行業趨勢的一種反應:當前智能輔助駕駛正在下沉。
大疆在技術方案上有意避開了激光雷達、高精地圖這些成本極高的部件,這也是大疆車載得以實現[高性價比]的原因之一。
在行業競相撲向量產車型時,有實際的交付案例,當然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
但是自動駕駛公司同樣可以通過資本或者結盟的方式,實現量產。
大疆車載的量產工程能力有先發優勢,但這也更多是行業的入門條件,進場的玩家都要邁過這一關。
接下來,在面向整個汽車行業時,大疆車載的軟硬件整合能力也可能暗藏挑戰。
結尾:
一個可見的趨勢是,不管軟硬件一體方案還是產業協同分工,低成本方案已經是行業刻不容緩的訴求。
這其中,每一個參與者要做的是根據自身企業定位,找到自己的位置,建立核心技術壁壘,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不被市場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