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預測2023年中國芯片自給率,或為12%
眾所周知,因為外部形勢的影響,這幾年中國芯片產業(yè)高速發(fā)展,大家都想掌握核心科技,減少芯片進口,提高芯片自給率。
而之前甚至定了目標,到2025年時,要實現的芯片自給率為70%,基本不再依賴國外芯片。
那么能不能在2025年達到70%?近日知名機構TechInsights出具了一份中國芯片市場跟蹤數據,顯示了中國芯片市場規(guī)模,以及中國本土生產的芯片規(guī)模。
從這個數據,基本可以算出芯片自給率。
如上圖所示,2020年時,中國芯片市場規(guī)模約為1460億美元,而中國本土生產的芯片規(guī)模約為242億美元,計算下來芯片自給率約為16.6%。
而2021年時約為17.6%,2022年時約為18.3%,預計2023年時為23.3%,預測到2027年時為26.6%。
也就是說,TechInsights認為到2027年時,中國芯片自給率,不可能達到70%,甚至連30%都達不到,只有26.6%。
重點來了,這個數據其實還是比較狹義的計算,如果我們再精確一點來計算,結果會更差。
為何這么說呢?因為這個中國本土生產的芯片,其實是包含兩個部分,一部分是中國大陸本土企業(yè)生產的,另外一部分則是SK海力士、三星、臺積電、聯電等在中國大陸設有晶圓廠的外資企業(yè)生產的。
以2022年的數據為例,中國IC制造業(yè)產值(外資制造業(yè)產值與中資制造業(yè)產值之和)將達到300億美元規(guī)模,但其中中國大陸本土企業(yè)制造的芯片規(guī)模為152億美元,外資企業(yè)制造的芯片規(guī)模為148億美元,各自占比大約就是50%左右。
所以2022年,中國芯片自給約為18.3%,但如果只算中國大陸本土企業(yè)制造的芯片,那么這個芯片自給率,其實只有9%左右。
同樣的,2023年,廣義的中國芯片自給率為23.3%,但如果只算中國大陸本土企業(yè)制造的芯片,那么這個芯片自給率,其實只有12%左右,另外的11%,其實是外企在中國大陸制造的,嚴格一點的話,并不能算進來。
對于這樣的情況,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很明顯,按照TechInsights的數據,2027年實現70%的自給率,是不可能的,還需要努力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