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軟去年營收增長18%,預計商業智能軟件市場今年下半年回歸常態
關鍵詞: 智能軟件
近日,國內頭部BI(商業智能軟件)公司帆軟軟件(下稱“帆軟”)公布了其2022年業績數據:營收13.6億元,同比增長18%,利潤超1億元。其中,零代碼SaaS產品簡道云收入增長超過100%。這家來自無錫的公司為人熟知的口號是“永不上市”。
公司CEO陳炎坦言,“2022年經濟環境對利潤和回款沖擊很大”,公司在過去一年經歷了崩潰與重生。
市場份額方面,調研機構IDC的報告顯示,帆軟在2022下半年中國商業智能軟件市場市占率21.2%,位列第一,連續六年居榜首;簡道云在低代碼與零代碼整體市場排名第六,在零代碼子市場排名第一,市占率37%。
在市場總量上,IDC測算,2022全年中國商業智能軟件市場規模達到8.8億美元,同比增長13.8%,遠低于預期(主要受疫情影響);中國低代碼與零代碼軟件的2022全年市場規模達到26.2億元,同比增長24.2%,需求旺盛,其中零代碼子市場規模占比16.7%。
客戶數據方面,帆軟透露,目前公司鏈接26000+客戶、2700+合作伙伴、200W+社區用戶。
帆軟的主要產品包括報表工具FineReport、自助數據分析工具FineBI以及簡道云,前兩個面向大型企業,簡道云用戶則主要為中小團隊。簡道云是帆軟從傳統軟件轉型SaaS、輕量化的一個成功試驗品,已經度過了一輪行業洗牌期,正在逐步成長為公司第二增長曲線。
此次公司還發布了新的數據集成產品FineDataLink 4.1,將業務范圍延伸。帆軟有意進一步整合能力、成立平臺:從提供不同的獨立產品,轉向“數據資產平臺”,提供一體化的產品。
作為to B公司,帆軟今年也面臨所有軟件公司不可避免的話題:生成式人工智能。
在接受界面新聞專訪時,帆軟副總裁袁華杰表示:“to C的產品要做AI,to B可能也要有一定響應。但能夠用AI做哪些事就需要回歸理性了。”他介紹說,公司在2019年開始涉足人工智能的研究,目前正在嘗試將AI用于數據自主清洗、聯想分析以及數據解釋等功能。換句話說,AI+BI可實現“輔助駕駛”,而最終達到自動駕駛級別時,或許就有問答式BI產品形態了。
目前微軟的PowerBI是AI+BI產品的先行者,憑借Azure(微軟云計算)能力,PowerBI已可以實現情緒分析、關鍵短語提取、語言檢測和圖像標記等AI功能。但對于主要面向國內市場的帆軟而言,袁華杰說,需要解決的問題包括:數據監管,大模型的合規接入,以及企業數據本身的質量和治理等等。
在此之外,帆軟近年遇到的另一個機會是“信創”,即針對央國企的信息化替代。根據袁華杰的觀察,這一市場里“絕大部分是從來沒用過BI的,小部分企業用過海外軟件,水晶報表等等。”在信創市場,帆軟認為其優勢一方面是過去服務大量500強企業的經驗,其中有很多傳統企業;另一方面,公司目前是唯一具有線上信創版本產品的服務商,在友商中有競爭優勢。
袁華杰談到,信創市場最大的挑戰是替換過程中,數據遷移和產品適配的問題,主要是整個上下游的適配,例如從芯片、服務器到數據庫,都需要與國產產品進行適配,并且要達到“從能用到好用”。
對于今年的業績表現,袁華杰稱“有一定滯后性”,主要由于客戶在疫情后將主要精力投入生產,對信息化的投入置后。按行業分,公司上半年客戶前三名為制造業、零售業、金融業。
圖源:IDC
從中國商業智能軟件整體市場情況來看,2022年的增速為過去五年來最低水平。不過袁華杰預計,隨著企業IT投資逐步恢復,行業有望在下半年至2024年回歸正常增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