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機的遮羞布被掀開:60%市場,38%營收,僅3%利潤
蘋果到底有多賺錢?而和蘋果相比,國產機到底有多弱?近日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的一份數據,揭開了一個尷尬的問題。
Counterpoint Research用手機銷量、手機市場的營收、手機市場的利潤,數字化的呈現出了這一點,掀開了大家的遮羞布。
如上圖所示,蘋果以17%左右的市場份額,拿走了全球45%的手機營收,再拿走了全球85%的手機利潤。
而三星則以20%左右的市場份額,拿走了全球17%左右的營收(比蘋果少28%),再拿走了全球12%左右的利潤(比蘋果少73%)。
那么算下來,國產機則以60%左右的市場,拿走了全球38%左右的營收(100%-45%-17%),最后只拿走了全球3%左右的利潤(100%-85%-12%)。
上圖還列出了小米、OPPO、VIVO這三大國產手機廠商的市場、營收、利潤情況。
在市場上,可以看到小米、OPPO在10%以上,而VIVO在10%以下。而在營收上,可以看到三大廠商均處于10%以下。
而在利潤上面,三大廠商基本上都是接近于0,和蘋果、三星沒有可比性。
為何國產機混的這么慘,空有銷量,沒有利潤?當然與國產機本身有關。
國產機一方面是目前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高端上完全不是蘋果、三星的對手,而中低端手機,其實是只賺吆喝,只賺銷量,不賺錢。
另外一方面則是國產機,靠的主要是堆硬件,而堆硬件帶來的最大影響,就是成本非常高,畢竟頂級的配置,需要錢來買,所以導致利潤空間非常薄。
此外,還有就是國產機并沒有什么核心科技,芯片是買的高通、聯發科的、系統是谷歌的安卓、內存是三星或美光等的,屏幕是三星或京東方的……
國產機全部是在整合全球的供應鏈,甚至是花高價錢,來整合全球最好的供應鏈,堆出所謂的頂級手機來,說的不好聽一點,就是設計一下,然后交給代工廠來組裝,最后打上自己的LOGO,這種模式下,利潤怎么可能高得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