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芯成最強國產CPU,自研是關鍵,還要感謝美國
近日,龍芯表示3A6000系列研制成功,一時之間引來全網歡呼。
而從測試的數據來看,龍芯3A6000系列,性能方面單核追上2020年英特爾發布的i5-10400,而多核與2020年發布i3-10400F差不多。
可見龍芯之前說的達到10代酷睿的水平,并沒有吹牛,是事實。甚至如果單從IPC值來看,龍芯3A6000系列,達到了12代酷睿的水平。
而基于這款3A6000系列,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目前所有的國產CPU中,龍芯成為了最強者。
因為對比華為鯤鵬920、飛騰、申威、海光、兆芯的桌面級芯片,龍芯3A6000性能已經是最強的了。
那么問題來了,龍芯這么強,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我們知道國產CPU有三大路線,一種是采用X86路線,技術引進,融入X86生態,通過融入國際產業鏈。這條路線有海光、兆芯,但表現最好的是海光,因為與AMD合作,獲得了X86、ZEN2架構,起點高,所以海光的性能也非常強,但主要用于服務器。
一種是引進ARM模式,走技術引進路線,購買ARM最強IP,購買臺積電尖端工藝設計手機SoC,這里有飛騰、華為鯤鵬,不過目前陷入困境,因為ARM不給最新的V9授權,困在V8架構里了。
一種是龍芯模式,走自主路線,指令集、核心IP全部自主研發,一步一個腳印,購買境內成熟工藝,依靠自身的設計能力提升芯片性能。
第一、二種路線的優點是速度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成熟的生態可用。缺點是自主可控性沒那么高。
而龍芯的模式的優點是自主性高、省錢、鍛煉人、同時由于不依賴國外IP和臺積電尖端工藝,所以后勁非常足,這也是龍芯這幾年進步神速的原因,因為一旦研發跟上,發展就能夠起飛,所以就有了3A6000這種跨時代的國產CPU。
此外,龍芯模式在前中期發展慢,畢竟什么都要從0起步,更重要的是商業推廣困難,軟件生態建設難,因為龍芯指令集,沒有現成的生態可借鑒,只能自建生態。
幸好龍芯可以安裝linux,而國產linux系統,且目前發展的也不錯,所以龍芯的發展還沒有那么的困難。
另外從龍芯的發展來看,我們還要感謝一下美國,因為如果沒有美國的打壓,國產CPU應該不會如此被重視,那么龍芯的發展,相對而言,也就不會那么快了,你覺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