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的狂:“高端”華為,維信諾9億訂單背后
今天,榮耀終端又有新消息。維信諾發布公告稱,自去年12月至今,與榮耀終端簽署的日常經營類訂單27筆合計8.91億元,占其主營業務收入50%左右。根據某項訂單約定,榮耀終端擬采購柔性顯示屏與觸摸屏貼合組件,訂單含稅金額為40680萬元。
實際上,維信諾在2年前已進入華為供應鏈,榮耀30 Pro/Pro+等型號采用的雙曲面柔性AMOELD屏幕正由維信諾提供?,F在榮耀獨立出來了,直接成為維信諾的最大金主。此消息更激起業內對榮耀獨立運作后的強烈關注。
無獨有偶,榮耀董事長萬飚日前頻頻公開亮相,在剛結束的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上,萬飚首次代表新榮耀發言。不但如此,萬飚此前還首次在媒體發聲,談及榮耀的發展與華為的競爭,還雄心勃勃,充滿強烈的信心。
編者認為,前兩天在CITE 2021上,大氣出眾的榮耀和華為兩家獨立展位,就非常鮮明地展現了許多。雖然榮耀品牌成立后堅持中低端價位,已發展成為年出貨量超7000萬級別的手機品牌,但現階段來看,榮耀的最新目標是在高端手機市場上超越華為。畢竟,根據榮耀的計劃,今年年中開始將會推出Magic旗艦系列和榮耀數字高端系列兩個智能手機產品。
因此,這是在超越“原有”體系的前提下實現的,達到甚至超越華為Mate和P系列的水平和能力。此前,任正非在榮耀送別會上,也鼓勵榮耀做華為全球最強的競爭對手,甚至超越華為。這樣來看,確實是有一些“先天底氣”,將新榮耀做的更好,對華為也是最好的尊重。
不過,真是這么簡單的事情?
榮耀獨立后第一個考驗就是供應鏈,目前供應鏈供貨還在啟動和爬坡的過程中。
榮耀被出售后,萬飚擔任榮耀一把手,作為一位天才少年,此前為華為消費者業務首席運營官,其在研發、市場和供應鏈體系工作多年,也在海外市場有多年工作經驗,對榮耀的全球化有促進作用,也對產品創新也有更大保障。
萬飚恰好擅長供應鏈管理,這讓榮耀獨立后短短兩個多月,讓包括AMD、英特爾、三星、高通等數百家主要供應商全面恢復了對榮耀的供應。不過,這肯定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當中的辛酸只有榮耀人自己明白。
編者今日最新獲悉,自獨立以來,榮耀團隊這幾個月幾乎都是“瘋狂”的狀態,實際上正式的產品開發是從去年12月份開始,但要趕在今年年中去推出產品。
因此,這意味時間相對是緊張的,要用半年多點的時間,去完成以往差不多一年時間完成的任務,這就能夠反映出榮耀研發團隊在搶時間上的確比較“拼命”。畢竟,上半年產品供不應求,而榮耀的銷售體系卻一直在堅守,兩者需要配合好才能有更大的動能。
目前,新榮耀應該是基本梳理完畢供應鏈、設計、生產、銷售等環節,有望成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重要玩家,今年將協同小米、OV等共同擴大國內品牌力量。
不過,即便全面獨立后的新榮耀擁有包括研發、市場營銷、采購供應、服務等完整體系,初步具備完整的獨立應對市場競爭的綜合實力,但諸如研發、全球化運作等環節,還是需要不斷加大投入的,榮耀最新計劃將每年收入的8%左右投入到研發,而榮耀今年將投入10億美元。
換言之,榮耀需要堅持對底層技術的研究、開發,重新構建人和硬件之間的連接,以釋放系統芯片的潛能,這才是更大的一個長期性考驗,這也是目前與華為的最大差距。
遙想當年,余承東大手一揮帶領華為消費者業務進行改革,一步一個腳印將華為手機帶到此前的高度,而昔日的“中華酷聯”也僅剩下華為一家。今天榮耀所經歷的一切,和當年的華為又有一些相似,一顆雄心并且都公開立下了今后的目標。
不過,新榮耀依然堅持1+8+N的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今年其還會陸續推出高端筆記本、平板和穿戴手表等一系列的產品,未來一年時間內,榮耀的高端體驗店和旗艦店也會在全球展開。
從出貨量上看,今年華為手機預計能夠突破7000萬部、小米、OV三家銷量分別在1.5 -2億部之間。對標華為,今年榮耀手機銷量達到5000萬部問題不大了。
不管如何,旗艦手機終究是比拼實力的舞臺,在軟硬件條件已經準備就緒的情況下,榮耀未來3年內,或許真的可以在高端市場完全接棒華為,而今后榮耀Magic系列也慢慢也成為大眾熟知的高端title,即便途中充滿艱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