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轉!已連續3個月增長,中國芯進入增長正軌道
今年芯片產業有多慘,三星、SK海力士最有發言權。
按照數據顯示,整個上半年,這兩家企業在半導體上的虧損值就超過800億元,其中三星虧了500多億,SK海力士虧了300多億。
所以這兩大廠商,一直在減產,因為庫存太高,產能太多,導致價格下滑,所以打算減產來平衡供求關系,最終達到漲價的目的。
事實上,不僅僅是三星、SK海力士這些存儲芯片廠商們在虧,像intel、AMD等廠商也在虧,還有像臺積電、聯電、格芯、中芯等芯片代工廠,營收、利潤也是下跌很慘。
原因就是今年經濟不好,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不好賣,市場需求下滑,價格下降,與此同時,這些廠商們也在減少產能,少生產點芯片。
不過,這些國際大廠不斷的減產同時,我們發現國內的芯片產業則開始了逆市增長了。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3年6月份,國內芯片產量為321.5億顆,同比增長5.7%,而這也是今年連續3個月同比正增長。
要知道去年一年,以及今年1-3月份,這么連續15個月都在同比負增長,可見這下連續3個月正增長,確實已經是形勢逆轉了。
當然,數據還要對比著看,據海關的數據顯示,2023年整個上半年,中國進口芯片2277億顆,少進口了516億顆,下降了18.5%。而進口金額為1630億美元,少進口333億美元(約2400億元),下降17.0%。
國內芯片生產增多,而進口減少,這個數據我想已經能夠說明問題了,這意味著國產芯片的自給率,肯定是在提高的,因為芯片進口減少,同時生產增多了,這個賬是誰都會算的。
當然,我們還要考慮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在芯片禁令之下,目前國內已經有600多家企業被美國拉入了“實體清單”,這些企業要進口先進芯片,會遇到一些困難,這也會導致芯片進口減少。
但不管怎么樣,從數據來看,目前中國市場已經先于全球市場,芯片產業先復蘇了,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努力的發展芯片產業,最終減少進口,提高自給率。
按照之前定的計劃,到2025年時要實現70%的芯片自給率,而按照機構的數據,我們到2022年底時,實際芯片自給率還只有30%左右,中間還有非常大的距離,所以國產芯片還得繼續加油,努力提高產能,更要提高工藝。
而國內的企業們,也要多支持國產芯片,這樣才能夠進入發展的正循環,國產芯片廠商,有營收、有利潤,就有更多的錢投入研發,就會研發出更先進的芯片,滿足市場需求,如果大家都不支持國產芯片,還在買國外芯片,那么國產芯片就成長不起來。
